近年来,应市场需求辣椒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尤其辣椒疫病的发生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严重时辣椒减产可达一半以上。化学药剂防治是目前防治辣椒疫病的主要手段,但防治效果良莠不齐,并且化学药剂防治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采用栽培或物理手段防治辣椒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间作防治土传病害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采用能够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的间作作物能够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为此,本试验以蒲公英、紫苏、薄荷三种药食同源植物为材料,与辣椒进行间作,以单作辣椒为对照,对辣椒进行田间接种疫霉菌,分别研究不同间作株距、不同播种时期以及不同栽培模式处理下,对辣椒疫C59 NMR病的防控效果和几种间作作物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对辣椒防病促生效果好的栽培方式,为辣椒的健康生产提供参考。通Barasertib研究购买过试验获得以下结论:(1)本试验间作株距范围内,紫苏或蒲公英与辣椒间作时,株距越大,防控辣椒疫病的效果越好,其中紫苏60cm株距间作(Z60)无论是对辣椒疫病防控还是产量增加均表现最好。薄荷间作株距不同,对辣椒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影响不大,防控效果为65.35%~67.71%;蒲公英和紫苏均表现为辣椒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随着间作株autoimmune gastritis距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蒲公英间作株距为20cm(P20)时,辣椒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株距处理,防治效果达到了43.31%;紫苏间作株距为60cm(Z60)处理的辣椒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也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株距处理,防治效果达到了78.23%,且其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和对照。(2)无论是紫苏、薄荷还是蒲公英,与辣椒进行不同株距或不同播期间作或不同模式下进行间作后,均使辣椒体内的SOD酶活性、POD酶活性、PPO酶活性提高,这3种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对辣椒疫病抗性的提高。(3)建立了利用蒲公英或紫苏防控辣椒疫病的生态模式:辣椒为高畦双行定植,蒲公英、紫苏均采取辣椒定植同期直播方式,其中蒲公英以20cm株距间作于辣椒双行的外侧,紫苏以60cm株距间作于辣椒双行中间,或者辣椒行上以每间隔3株辣椒间作一株紫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