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一种新型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瑟氏病,Gl?sser’s disease)四价灭活疫苗的研发提供技术储备,本研究利用筛选的4株副猪嗜血杆菌(HPS)(血清4、5、7和13型,编号分别为AT-2、SX-1P、HF-1P和HQ-2)作为疫苗菌株,经甲醛灭活后,配比ISA 201 VG双向油乳佐剂,制成灭活前活菌分别为1.0×10~9cfu/mL、2.0×10Pexidartinib抑制剂~9cfu/mL、4.0×10~9cfu/mL的四价灭活苗,依次命名为V-1、V-2和V-3。以豚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将V-1、V-2和V-3与商品化疫苗(血清4、5型Hselleckchem CL 318952PS,灭活前活菌浓度各为4.0×10~9cfu/mL)分别免疫(依次为I组~IV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进行免疫效果评价:通过间接ELISA测定各组豚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通过血清杀菌试验(SBT)测定各组豚鼠血清功能性抗体吞噬活性toxicohypoxic encephalopathy;通过噻唑蓝溴化四唑溶液(MTT)法测定豚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通过双抗夹心ELISA测定各组豚鼠细胞因子(IL-10、IL-4、TNF-β、IFN-γ、MCP-1)含量;对免疫豚鼠腹腔攻毒后检测各组疫苗的保护率;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组豚鼠组织荷菌数以评估攻毒菌株在其中的定植数量;制作攻毒后各组豚鼠的肺、肝、脾和肾脏病理组织切片并观察。结果显示,在整个免疫周期,空白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始终无明显变化。I~IV组豚鼠血清IgG抗体效价均为1:12 80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IV组均能诱导豚鼠血清功能性抗体水平持续升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各疫苗均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I~IV组均能刺激豚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IL-4、IL-10、INF-γ、TNF-β、MCP-1)持续上升且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攻毒后,I~IV组总体保护率分别为85%、100%、100%和60%;I~III组豚鼠各脏器(肺、肝、肾、脾)细菌定植量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免疫组IV(P<0.05),且该3组豚鼠各脏器病理变化均较免疫组IV轻微。上述结果表明,V-1、V-2和V-3免疫豚鼠后均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其中V-2和V-3能够100%抵抗致死剂量HPS血清4、5、7和13型的攻毒。本研究首次证明V-2和V-3可作为HPS病四价(血清4、5、7和13型)灭活苗的候选疫苗,为HPS病的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