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特比萘芬对HIV患者肠道屏障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大多数患者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免疫功能得以重建,但病毒仍不能完全清除。由于肠道淋巴组织丰富,HIV进入细胞所需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5,CCR5)在肠道呈高表达,因此肠道是HIV病毒优先靶标和复制的主要部位。HIV患者肠道屏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通透性增加,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移位进入循环系统,促进异常免疫激活,进而导致癌症等AIDS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因此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微生物移位已成为HIV患者ART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肠道菌群紊乱(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生菌等)与HIV疾病进展和患者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其中细菌菌群和真菌菌群在肠道菌群中占据绝大部分,二者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共同维持肠道的生态平衡。真菌作为机体菌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对肠道屏障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而真菌感染是HIV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抗真菌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该类药物(尤其是口服抗真菌药物)是否通过影响真菌菌群,进而影响HIV患者肠narcissistic pathology道屏障功能和微生物移位目前尚不清楚,不利于抗真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鉴于此,本研究以病情稳定,无重大干扰因素且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HIV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单臂纵向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名此网站患者用药前后和停药前后(即基线、治疗后第1-2周、第12周、停药后12周四个随访点)血浆、粪便样本和临床资料,研究口服特比萘芬治疗对肠道屏障功能(肠道损伤,微生物移位,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内容和结果汇报如下:1.口服特比萘芬对HIV合并甲真菌病患者肠道屏障的影响我们收集了20名HIV合并慢性真菌感染患者四个随访点的血浆和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样品中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和再生胰岛衍生蛋白3α(Regenerating islet derived protein 3 alpha,REG3α)浓度分析肠道损伤程度,结果显示肠道损伤标志物I-FABP在服药过程中浓度显著上升(P=0.021,0.044),停药后恢复至服药前水平,提示特比萘芬可能对肠道屏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REG3α在四个随访点间无统计学差异。采用ELISA法和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试验测定血浆样品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和(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浓度分析肠道微生物移位情况,结果显示微生物移位标志物LPS和BDG在四个随访点间无统计学差异。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可溶性CD14(Soluble CD14,s 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浓度来分析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发现炎症因子IL-6在服药1周后减少(P=0.048),随后恢复正常,IL-10、s CD14和TNF-α浓度在四个随访点均无统计学差异。采用q PCR测定粪便中细菌、真菌DNA总量相对变化,发现口服特比萘芬前后受试者肠道粪便细菌DNA总量没有明显变化,真菌DNA总量在服药期间逐渐下降,服药第1周与第12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2)。采用16S r DNA和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粪便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差异,结果显示口服特比萘芬前后受试者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未见明显区别,物种组成分析显示服药第12周,细菌菌群中有益菌哈利优杆菌(Eubacterium hallii)、毛螺旋菌(Lachnospira)、阿克曼氏菌(Akkemmansia)丰度上升,有害菌弯曲PUN30119杆菌(Campylobacter)和琥珀酸弧菌(Succinivibrio)丰度下降;真菌菌群中念珠菌(Candida)丰度下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肠道菌群与肠道损伤标志物、微生物移位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发现肠道细菌和真菌菌群中有多个菌属与这些标志物呈正相关或负相关。2.口服特比萘芬对HIV合并甲真菌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我们统计分析了受试者的临床疗效数据,分析口服特比萘芬对HIV疾病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服药前后HIV病毒载量没有变化,一直在检测下限以下(<50copy/ml),CD4~+T细胞数有上升趋势(P=0.065),CD8~+T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03)。分析口服特比萘芬对甲真菌病治疗情况,结果显示服药后受试者甲真菌病感染数目明显减少,感染面积明显缩小,甲床厚度明显变薄,甲真菌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口服特比萘芬前后受试者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没有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综合上述,本研究可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口服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对HIV感染合并甲真菌病患者肠道屏障总体影响较小,但用药过程中真菌菌群组成、细菌菌群组成、肠道屏障损伤指标、炎症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变化,提示口服特比萘芬是肠道屏障功能潜在影响因素。(2)研究结果提示,口服特比萘芬后,患者CD4~+T细胞水平升高,但该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