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预后风险模型对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临床特征及不同预后风险模型对TA-TMA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的32例TA-TMA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TA-TMA患者短期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等临床特征,BATAP风险模型和TMA指数模型中TA-TMA风险人群构成比、治疗反应、生存情况,以及两种预后风险模型对TA-TMA死亡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TA-TMA诊断前Ⅲ-IV度aGVHD(P=0.001),肾脏或神经系统损伤(P=0.006),诊断时Hb<70 g/L(P=0.043)是影响TA-TMA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MA指数模型中,高危组治疗反应最差(P=0.008);BATAP模型中更多不同危险程度组间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P=0.105)。在BATAP模型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OS率分别为87.5%、61.1%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CP-690550浓度=6.7,P=0.014);在TMA指数模型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OS率分别为77.8%、45.5%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P<0Water solu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0001)。TMA指数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56-0.88,P<0.05),BATAP模型AUC为0.743(95%CI:0.56-0.88,P<0.05),提示两种预后风险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BATAP模型和TMA指数模型均能较好的评估TA-TMA患者短期预后,TMA指数模型在预测TA-TMA不同风险人群的治疗反应方面可能优于BATAP风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