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冠状动脉CTA定量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冠周脂肪组织的衰减变化

目的:探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冠周脂肪组织的衰减变化及其与支架特征和罪犯病变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计算机血管造影(CCTA)检查并接受PCI术治疗、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基线CCTA检查时间及用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后随访时间,并根据受检者在检查前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分为用药组及未用药组,根据他汀类药物用药时间将患者分为未用药组、用药时间大于半年组、用药时间小于半年组,比较不同组间支架两端10mm处PCAT衰减值差异。评估所有受检者图像质量,同时测量基线CCTA和随访CCTA支架两端10mm处PCAT衰减值,并记录支架特征(包括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类型及支架近端距主干距离)、罪犯病变处斑块性质(包括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管腔狭窄程度。比较PCI术治疗前后支架两端PCAT衰减值动态变化,同时评估支架特征、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与PCAT衰减值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支架类型间及不同分支间PCAT衰减值变化是否有差异。结果:1.最终纳入101例患者的125支血管进行分析。PCI术治疗前后MCC950供应商支架近、远端PCAT衰减值显著减小(-75.7±8.7 HU对-84.0±9.4HU,p<0.001)(-75.3±10.8 HU对-83.9±9.6HU,p<0.001)。PCI术前,RCA与LAD在支架远端10mm对应位置处PCAT衰减值存在统计学意义(-71.1±11.4 HU对-79.2±9.5 HU,p<0.001)。PCI术后,RCA与LAD在支架近、远端10mm处PCAT衰减值均存在统计学意义(-78.3±7.5 HU对-85.7±8.7 HU,p<0.05)和(-81.9±10.2 HU对-86.9±8.2 HU,p<0.05)。LAD和LCx在支架远端10mm处PCAT衰减值在PCI术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79.2±9.5 HU对-6MK-4827浓度8.4±7.2HU,p<0.05)(-86.9±8.2HU对-83.9±9.6HU,p<0.001)。PCI治疗前后,LAD支架两端10mm处PCAT衰减值均低于RCA、LCx支架两端10mm处PCAT衰减值。2.多支血管重建与单血管重建患者在支架两端10mm处PCAT衰减值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多支血管重建组组内(LCx+RCA组和LAD+RCA组)在支架近端有差异(-13.0±6.8HU对-6.3±5.5HU,p<0.05)。3.支架特征与PCI前后支架两端10mm处PCAT衰减值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但罪犯病变处管腔狭窄程度与PCI术前后支架远端10mm处PCAT衰减值变化存在弱相关性(r=-0.280,p=0.002)。4.基线CCTA支架两端10mm对应位置处PCAT衰减值在药物治疗组和未用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他汀类药物用药大于半年组、用药小于半年组和未用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PCI术后支架两端10mm处PCAT衰减值显Anal immunization著降低,罪犯病变处管腔狭窄程度与支架远端10mm处PCAT变化值存在弱相关。不同支架类型间PCI术治疗前后PCAT衰减值变化无明显差异。药物治疗对支架两端10mm血管处PCAT衰减值值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