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官评价及代谢组学比较不同产地柑橘果实品质差异

果实感官品质是决定果品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为科学评价柑橘果实感官品质差异,本研究以来自不同产地的9份‘红美人’、9份沃柑和4份无酸甜橙为研究材料,首先组织评价员对样品各感官属性及权重进行评价,利用模糊数学得出不同感官属性的权重排名,并对不同产地样品的综合感官品质进行排序及分组;同时,检测常规理化指标,并通过GC-MS和HPLC分析与果实风味、色泽相关的可溶性糖、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性物质、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等代谢产物;继而,利用OPLS-DA分析不同组间样品的主要差异代谢物;最终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将样品各感官属性与相关代谢物质数据进行关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产地‘红美人’果实感官品质差异感官评价及模糊排序结果表明,‘红美人’感官属性权重排名为果肉甜度>果肉酸度>果肉化渣性>果实香气>果实色泽=果实外形。高感官品质组为来自产地9、3、2、8和7的样品,低感官品质组为4、5、1和6产地样品。OPLS-DA分析表明苹果酸、L-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D-(+)-葡萄糖、L-脯氨酸、D-果糖这6种物质能显著区分高感官品质与低感官品质组的滋味差异。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β-隐黄质和紫黄质含量与果实色泽呈显著正相关,D-果糖、D-(+)-葡萄糖和D-(+)-塔罗糖含量与果肉甜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苹果酸和L-天冬酰胺含量与果肉甜度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物质是反映‘红美人’果实综合感官品质的标志性代谢物。2.不同产地沃柑果实感官品质差异沃柑感官属性权重排名为果肉甜度>果肉酸度>果肉化渣性>果实色泽>果实香气>果实外形。高感官品质组包括1、4、6、9、3和5产地样品,低感官品Food toxicology质组包括2、7和8产地样品。OPLS-DA分析表明,9种主要差异代谢产物可使高、低感官品质组在滋味上显著区Canagliflozin溶解度分,包括L-谷氨酸、橙皮苷、L-缬氨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异肌醇、蔗糖和苹果酸。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α-酮戊二酸、L-谷氨酸、橙皮苷含量与果肉甜度呈显著负相关性,是反映沃柑果实综合感官品质的标志性代谢物质。3.云南与湖南地区无酸甜橙果实感官品质差异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于湖南冰糖脐橙和湖南冰糖橙,新平-1和新平-2样品的化渣性、香气及整体品质较优,且新平-1的滋味更佳,但果皮色泽较浅。代谢组学和理化分析则表明,新平-1果肉蔗糖和D-(+)-木糖含量显著高于湖南地区两个样品(P<0.05,下同),柠檬酸含量则反之;新平-1和新平-2果肉硬度显著低于湖南地区两个样品;4个样品果皮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同,但近80%的挥发性物质在新平-1和新平-2NVP-TNKS656中含量更高。根据P<0.05且VIP>1的标准,筛选出3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仅L-脯氨酸和(E)-2-己烯醛在湖南两个样品中含量高,其他成分均在云南地区样品中占优,包括γ-氨基丁酸、β-胡椒烯、α-胡椒烯、瓦伦烯等。本研究结合感官模糊建模和代谢组学,旨在建立柑橘果实综合感官品质评价方法,明确不同产地柑橘果实感官品质差异,探究消费者偏好性,揭示与柑橘感官属性密切相关的代谢产物,为柑橘育种、实际生产及市场销售中提高柑橘品质提供理论支撑和数字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