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和梳理中药石菖蒲研究领域的概况,为把握其研究趋势及热点提供参考;挖掘含石菖蒲方剂的配伍及应用规律,为石菖蒲的科学、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 Web of Science中201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石菖蒲文献,利用MicrosoftOffice Excel 2017统计该领域刊文量的变化趋势。借助CiteSpace进行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等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进而明确石菖蒲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热点。收集含中药石菖蒲的内服方剂,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Vosviewer1.6.15、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 等软件进行中药配伍密度分析、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决策树模型分析等;同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石菖蒲主治疾病的核心治疗中药,并进行非核心中药集群分析。结果:文献计量学方面共纳入1123篇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Barasertib体内实验剂量结果显示石菖蒲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中文文献以陈文、王湘君等为代表,英文文献中 Dong,Tina Ting-Xia、Tsim,Karl Wah-Keung、Gao,Hao、Yao,Xin-Sheng等发文量最多,同时各研究团队间具有较紧密的合作关系。机构属性分析显示,中医药院校是目前石菖蒲领域的研究主力;但各机构间合作较为松散。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石菖蒲(acori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essential oil)、癫痫、mice、数据挖掘、用药规律、alpha asarone、远志、alzheimers disease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强;这提示石菖蒲的成分分析、配伍应用等方面是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同时聚类分析及突现分析表明其临床应用及配伍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数据挖掘部分共纳入987首研究方剂,涉及433味中药,累计使用10175次。433味中药间有21247次配伍联系,高频中药(使用频次>52次)共45味。配伍密度及关联规则显示茯苓、远志、人参、当归、麦冬等中药与石菖蒲配伍最为频繁。与石菖蒲配伍的中药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多见苦、辛、甘,多入肝经、肺经、胃经。功效类别Immunoinformatics approach分析表明,石菖蒲多与补虚类、RSL3清热类、安神类、解表类、利水渗湿类中药配伍,常用于治疗癫痫、中风等病症。高频中药组合深度分析显示,当归、人参、甘草等补虚类中药为“石菖蒲-茯苓、石菖蒲-远志”组合的共同配伍,且茯苓、远志常同时出现在配伍方剂中。治疗癫痫时,石菖蒲多与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等配伍。中药属性分析显示,与石菖蒲配伍治疗癫痫的中药以性温,味甘,入心经、肺经、脾经为主。筛选得到22味治疗癫痫的核心中药,且以茯苓、远志、人参、朱砂、麦冬等中药与石菖蒲配伍使用频次最高。非核心中药的集群分析得到4组具有高度互联的中药网络;因子分析提取到8个公因子;决策树算法中,茯苓为最佳识别中药。结论: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多角度梳理了石菖蒲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并探讨了其研究热点,可使研究者清晰地认识到近十年来石菖蒲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石菖蒲未来的研究方向。含石菖蒲方剂的临床应用、中药组成、功效类别、中药配伍密度及其关联组合等数据挖掘,总结了石菖蒲的配伍特点,探讨了石菖蒲的应用规律,为石菖蒲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