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配体-纳米磁珠对食源性致病菌的荧光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引起多种肠道疾病以及肠外感染,包括尿路感染、败血症和伤口感染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和各种炎症,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因此,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基于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和纳米磁珠的分离富集功能,利用不同荧光物质的波长差异,建立新型的、能同时检测这两种食源性致病菌荧光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纳米磁珠材料修饰及其对细菌的捕获状态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仪对”三明治”复合物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并根据荧光强度的变化对实验中各项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用荧光标记的适配体作为信号探针,用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固定的适配体作为捕获探针。信号探针通过适配体识别结合到捕获的细菌上,形成三明治型复合物。研究了最优的实验条件,例如:Fe_3O_4的合成条件、捕获探针用量、亲和素用量、适配体浓度、荧光探针用量、捕获时间、孵育时间等。在最优条件下,两种致病菌在102-107CFU/mL范围内呈良好的Canagliflozin说明书线性关系,大肠杆菌检出限为34.02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44.67 CFU/mLSAG化学结构。本研究通过对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索,提高了免疫磁珠分离目标菌的效率,增强了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市面上的牛奶、黄瓜、牛肉等食品进行了检测,并与标准方法对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固定的适配体作为捕获探针,用荧光标记的适配体作为信号探针,成功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信号探针通过适配体识别结合到捕获的细菌上,形成三明治型复合物。在最优条件下,两种致病菌与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研究通过对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索,提高Veterinary medical diagnostics了免疫磁珠分离目标菌的效率,增强了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应用在实际食物样品测定中,结果与标准测定法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该方法灵敏快捷、成本低,在食源性疾病防控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