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研究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代谢机制。方法 选取10例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分别纳入患者治疗前血清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组;另选取10例健康无湿疹症状及病史的健康人血清作为健康对照血清组进行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慢性湿疹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将三组应用LC-MS进行血清样品的分离和数据采集,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筛选出相关差异代谢物,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人体代谢组数据库(HMDB)等开放数据库对差异的标志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后血清组的EASI评分(1.81±0.45)分明显低于患者治疗前血清组的(8.16±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更多3.567, P=0.000<0.01)。三组血清样本的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7和P<0.05的原则筛选出12个代谢标志物,苹果酸、油酰基肉碱显著上升, L-蛋氨酸、丙酰基肉碱、脱氧胆酸selleck Baf-A1、焦谷氨酸、甲基半胱氨酸、谷氨酸肉碱、L-苏氨酸、L-异苏Biological kinetics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显著下降;经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后,血清中这12种代谢物水平均出现显著回调、接近健康对照血清组正常值。进一步的代谢富集分析显示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途径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是主要的影响通路。结论 除湿胃苓汤加减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及其衍生代谢等途径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来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