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复合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6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三组,每组32例。在接受基础治疗(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100mg qd]、硫酸羟氯喹片[0.2g bid])之外,A组予以复合酸联合强脉冲光(IPL)序贯治疗,即先予以复合酸治疗,2周后予以IPL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B组仅予以IPL治疗,每4周1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C组仅予以复合酸治疗,每4周1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通过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炎性皮损消退情况、VISIA红斑区分值、玫瑰痤疮患者生活质量(Ros Qo 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评价复合酸联合IPL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Crizotinib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失访5例。治疗前A、B、C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评估总积分、VISIA红斑区分值、Ros Qo I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局观察指标:(1)疗效判定:当结局变量分为无效和有效二分类资料时,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组为参照组,B组和C组的有效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4周为参照组,治疗8周、12周的有效率均高于治疗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三组患者炎性皮损消退率、VISIA红斑区分值、Ros Qo I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组间和时间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进行单独效应分析。(1)炎性皮损消退率:时间效应差异PLX5622体外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皮损消退率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治疗4周、8周时,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炎性皮损消退率大小关系为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ISIA红斑区分值: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红斑区分值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治anatomical pathology疗4周时,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VISIA红斑区分值A组低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