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检测在Bethesda Ⅰ-Ⅲ型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一项前瞻性双盲研究

背景:甲状腺超声检查可在68%的健康人群中发现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为7%-15%。恶性结节需及时手术治疗才能获得良好预后,然而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无法根据症状和体征区分其良恶性。目前超声联合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约30%的甲状腺结节难以明确诊断。国际上广泛使用Bethesda甲状腺细胞学病理报告系统将甲状腺结节分为六类,恶性风险从0%到99%不等,其中Bethesda Ⅰ、Bethesda Ⅱ和Bethesda Ⅲ类结节的恶性风险分别为1%-4%、0%-3%和5%-15%。Bethesda Ⅰ-Ⅲ类结节占比约为81.8%,此类结节指南建议再次细针穿刺活检或超声随访。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处理方法,10%的Bethesda Ⅰ类结节再次细针穿刺活检仍不能明确诊断,最终术后病理明确为恶性,即使是细胞学诊断为良性的Bethesda Ⅱ类结节,两年内超声随访的假阴性率也达到了7.5%,Bethesda Ⅲ类结节中15.9%被诊断为恶性。是否能利用甲状腺癌分子标记物提高上述结节诊断的准确性,从而避免患者假阴性风险和重复细针穿刺活检,目前尚无相关研究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基因检测在提高Bethesda Ⅰ-ⅢKPT-330型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性方面的潜在益处。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细针穿刺活检的甲状腺结节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abrafenib-gsk2118436.html患者542例,筛选出Bethesda Ⅰ-Ⅲ类甲状腺结节181例。基于下一代测序(NGS)对细针穿刺活检样本进行甲状腺癌相关的16个点突变基因和26个融合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对基因检测阳性结节进行手术治疗,以组织学病理为金标准,确定多基因检测的诊断性能,并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果进行χ~2检验比较。结果:181例Bethesda Ⅰ-Ⅲ类甲状腺结节进行多基因,其中71例发现基因突变,45例结节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获得了组织学病理结果。多基因检测正确分类恶性结节21/24个,良性结节19/21个。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1%[73-98 (95%置信区间)]、86%[67-95 (95%置信区间)]、86%[71-97 (95%置信区间)]、90%[69-96 (95%置信区间)]、89Distal tibiofibular kinematics%[77-95 (95%置信区间)]。多基因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BRAF V600E突变检测(89%vs 76%,χ~2=15.652,P <0.01)。结论:多基因检测能提高Bethesda Ⅰ-Ⅲ类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当前广泛采用的BRAF V600E单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