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AH)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从AH发展为EC,在理论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表现为病理上的差别,但这种差别目前尚无标准区分,导致AH与EC的鉴别存在困难,然而AH与EC的区分却是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关键。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AH与EC的手术范围不同,临床常用的一种方式是使用术中冰冻病理对AH患者子宫切除标本进行评估,指导术中决策,但是现selleckchem Enasidenib阶段对术中冰冻的评估价值存在争议。对于早期EC,有学者提出梅奥标准,定义淋巴转移低风险患者可不行淋巴结切除术,既往研究提示AH合并EC多为早期子宫内膜样癌,然而关于AH合并EC的淋巴转移风险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AH并存EC的临床危险因素,评估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在术前诊断AH行子宫切除患者中诊断EC的一致性,描述术后诊断为E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估淋巴转移的风险。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经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子宫内膜取样病理诊断为AH,随后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寻找更多全子宫切除术的177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子宫切除术最终石蜡病理结果,将177名患者分为AH组110人和EC组67人,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病理指标进行二分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AH患者中并存E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的患者,将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诊断分为阴性(良性与AH)和阳性(EC),以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在术前诊断AH行子宫切除患者中诊断EC的一致性(kappa值)。按照梅奥标准,将EC分为淋巴结转移低风险及高风险,评估AH全子宫切除术后诊断的EC淋巴转移的风险。结果: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为AH的177名患者中,67(37.85%)例子宫切除标本病理升级诊断为EC,在术前接受诊断性刮宫内膜取样的患者中24人(36.36%)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EC,而术前接受宫腔镜检查内膜取样的患者中43人(38.74%)病理升级为EC,两组子宫切除术后EC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不典型增生对AH并存EC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OR=6.60,95%CI 1.53-28.46,P=0.01),糖尿病对AH并存EC的影响同样也有统计学意义(OR=5.47,95%CI 1.12-26.83,P=0.04)。术中冰冻病理在诊断AH并存EC的敏感度为44.7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3.76%,对两者诊断结果行一致性分析,两者呈现出中度一致性(Kappa=0.50)。术后病理确诊的EC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52人(77.61%)为G1期,64人(95.52%)为IA期,仅有3人(4.48%)肌层浸润≥1/2,最终石蜡病理中3名(4.48%)患者不符合梅奥标准的低风险,这3名患者术中冰冻病理均提示了不符合梅奥标准的低风险EC,在术中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结论:重度不典型增生、糖尿病是AH并存EC的独立危险因素,当AH患bioelectrochemical resource recovery者伴有以上危险因素时,应警惕潜在的EC风险,建议手术治疗,若选择药物治疗,应严密随访观察。AH患者中并存的EC大部分为淋巴结转移低风险的EC,预后较好,但也应考虑到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EC可能,术中冰冻病理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EC,可以减少过度治疗及相关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地鉴别AH与EC的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