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膝痹1号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联合膝痹1号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予以PRP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膝痹1号方治疗,B组单纯PRP关节腔注射治疗,C组膝痹1号方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比较3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Lysholm量表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BMS-907351(P<0.01);3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存在时间效应(P<0.01);3组VAS评分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3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随着时间的增长,VAS评分逐渐降低,治疗1、3、6个月3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B组比较,治疗3、6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B组(P<0.05);与C组比较,治疗6个月,A组VAS评分低于同期C组(P<0.05)。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1);3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存在时间效应(P<0.01);3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3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随着时间增长,WOMAC评分逐渐降低,A、C两组在治疗1、3、6个月WOMStem Cells & Wnt抑制剂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6个月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与B组比较,治疗3、6个月,A组WOMAC评分均低于同期B组(P<0.05);与C组比较,治疗3、6个月,A组WOMAC评分均低于同期C组(P<0.05)。Lysholm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1);3组Lysholm评分比较即存在分组效应(P=0.038);3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Lysholm评分存在时间效应(P<0.01);3组Lysholm评分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但3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随着时间增长,Lysholm评分逐渐升高。三组治疗3、6个月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B组比较,治疗3、6个月,A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同期B组(P<0.05);与C组比较,治疗3、6个月,A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同期C组(P<0.05)。A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6.67%,B组总有效率76.67%,C组总有效率73.33%,三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6)。结论:采用Ppiezoelectric biomaterialsRP关节腔注射联合膝痹1号方与单纯PRP关节腔注射、膝痹1号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均能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但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