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待手术时间对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Navitoclax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ARS)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ARS治疗的1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期间复合不良结局,定义为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全因死亡、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急性肾功能损伤、重度肝功能障碍和术后感染。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分析,评价发病至手术时间(待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40例患者中,待手术时间中位数为6(0~108)d。107例(76.4%)发生了主要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待手术时间(>14 d)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OR=0.20,95%CI:0.05~0.7)。将待手术时间分为<7 d组,7~14 d组,>14 d组,主要结局指标发生率分别为82.4%,76.5%和52.4%。与<7 d组比较中,>14 d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发生风险降低(82.4%vs. 52.4%;校正OR=0.24, 95%CI:0.08~0.77);其中7~14 d组神经功能损伤(55.3%vs. 23.5%;校正OR=0.54,95%CI:0.18~1.67)和术后感染(30.6%vs. 8.8%;校正OR=0.14,95%CI:0.04~0.55)风险显著降低;而>14 d组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风险显著降低(52.9%vs. 19.0%;校正OR=0.17,95%CI:0.05~0.64)。血常规检测显示,发病后白细medical grade honey胞增加,第7天后开始下降,而血小板则于第7天后开始上升,二者皆在第14天后于稳定。结论 TAAD发病7~14 d、14 d后行TARS手术的临床预后优于7 d内手术的患者,这可能与TAAD患者自身发病后由急性炎症反应逐渐转变为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本研究结果对TAAD的病理过程研究、分期提供一定参考作用,但基于主动脉夹Q-VD-Oph采购层破裂风险,手术仍应尽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