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以足阳明胃经的经脉病候“乳腺增生病”为疾病研究载体,利用蛋白组学技术研究“循经取穴”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阐述“循经取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另外选取10只普通SD雌性大鼠作为空白组。对针刺组、模型组大鼠进行针刺干预,针刺组大鼠选取足阳Blebbistatin IC50明胃经的足三里、梁丘和下巨虚为主穴,模型组大鼠选取督脉的百会、风府和大椎为主穴。两组大鼠针刺干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时间为1分钟,施平补平泻法,频率1次/2s,连续治疗10次。在造模前,造模后和针刺治疗ABT-263化学结构结束后测量大鼠乳头的高度、直径;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乳腺病理变化情况,观察针刺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灶细胞的病理变化;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E2和P值;运用i TRAQ技术研究各组之间的差异蛋白情况。结果1、针刺干预前,针刺组大鼠乳头高度明显升高,直径增加(P<0.05);血清E2水平升高、P水平下降(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乳的腺泡腔、导管增多,腺泡上皮出现增生;经针刺干预后,针刺组大鼠乳头高度明显降低,乳头直径明显缩小(P<0.05);血清E2水平降低、P水平升高(P<0.05);HE染色发现乳腺腺泡数目减少,腺泡萎缩,腺腔内分泌物减少。2、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1)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分别鉴定出4655、5126、5110种不同蛋白;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218个蛋白上调、243个蛋白下调;模型组与针刺组相比,52个蛋白上调,38个蛋白下调。(2)经综合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和针刺组的差异蛋白结果发现有4个差异蛋白。3、各组差异蛋白的富集分析:(1)GO功能分析发现,BP分析过程中发现模型组对比空白组的差异蛋白都主要参与肌节组织、肌原纤维组装、自愿骨骼肌收缩;针刺组对比模型组的差异蛋白都主要参与Fc Rn免疫球蛋白受体介导的上皮细胞Ig G免疫球蛋白转运、抗原加工和内源性肽抗原通过MHC I类通过内质网途径呈递TAP依赖、通过MHC Ib类抗原加工和呈递外源性肽抗原。CC的分析过程中发现,模型组对比空白组的差异蛋白主要位于心肌肌原纤维、M带、肌节;针刺组对比模型组的差异蛋白主要位于MHC I类蛋白复合物、MHC I类肽负载复合物、氢:钾交换ATP酶复合物。MF的分析过程中发现,模型组对比空白组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肌肉结构组成、G蛋白激活的内向整流钾通道活性、鞘氨醇N-酰基转移酶活性;针刺组对比模型组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TAP2绑定、β-2-微球蛋白结合、TAP绑定。(2)通过KEGG分析发现:在模型组对比空白组中,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中,在针刺组对比模型组中,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通路中。(3)PPI结果显示模型组对比空白组的差异蛋白主要有IMP4、PNO1、GNL3L等;针刺组HCV infection对比模型组的差异蛋白主要为CREBBP、ACTG2、SEC61A1等。结论“循经取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明显,在表观、病理及生化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通过蛋白组学分析“循经取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是从多个系统、多通路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控,从而治疗乳腺增生病。其机制可能是(1)通过上调PDXDC1蛋白对磷脂和鞘脂的活性和代谢形成抑制,从而抑制乳腺增生;(2)通过上调METTL9,激活抑制乳腺增生因子的重要基因;(3)通过下调LYZ2,改变乳腺周围的神经炎症状态;(4)通过下调LARP 1,通过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而作为辅因子使RNA降解,引起乳腺增生细胞的分裂和凋亡,从而治疗乳腺增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