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形态与病理、H.pylori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普通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与病理的关系及H.pylorAMPK抑制剂i相关性。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经普通白光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30例,同时行病理检查及H.pylori检测,比较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H.pylori感染率及不同胃黏膜形态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胃黏膜形态中的各种程度萎缩及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结果,以及不同程度萎缩的各种肠化程度及上皮内瘤变结果。结果 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共430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共282例,二者符合率为65.58%。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共430例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45.81%;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282例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46.80%。各种胃黏膜形态下H.pylori感染率最高的是B+b型,B+b型与其他胃黏膜形态下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以B+b型最常见,重度肠化以B+b型最常见。不同胃黏膜形态的各种萎缩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胃黏膜形态的各种肠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内瘤变以B+b型最常见;不同胃黏膜形态的上皮内瘤变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的萎缩中,各种肠化程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萎缩中的中度肠化结果高于轻度萎缩,重度萎缩的重度肠化结果高于轻度和中度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I-IX化学结构(P<0.05)。重度萎缩中的上皮内瘤变结果高于轻度和中度萎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普通白光胃镜检查胃黏膜形态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必要时联合病理检查提高诊断价值,H.pylori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应关注H.pylori诊治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