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全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患病人数日益增长。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MI的发病率、病死率Stochastic epigenetic mutations位于ACS首位,严重危害着我们的生命。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的过程中的关键是:尽快开通堵住的冠状动脉,实现再灌注治疗,减少心肌的坏死。虽然有大量数据表明急诊PCI术优于药物溶栓,但是PCI术后容易发生支架内血栓并发症,术中使用抗凝药物同样也容易出现出血、死亡等并发症,因此找到合适的抗凝药物,不仅仅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改善预后的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抗凝药物的选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比伐芦定作为一种疗效尚可的抗凝药物,它能够直接作用在于血液及血栓中的凝血酶,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可以用于PCI手术的术中术后的抗凝治疗。比伐芦定虽然是一种抗凝治疗中的新宠,受到了国内外指南的充分肯定,但是因其使用范围较局限,且在安全性方面仍有不小的争议,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比伐芦定仍然褒贬不一,有研究表明比伐芦定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不低于肝素。本研究通过观察比伐芦定与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直接PCI术患者的缺血事件、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来探讨比伐芦定用于该类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寻找该类病人的最佳抗凝方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金院区心血管内科2019年9月-2021年12月期就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并且同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tumornecrosisfactor alpha,PCI)的患者一共76例,根据术中所使用抗凝药物的不同,分别纳入比伐芦定组观NSC 119875 molecular weight察组和肝素组对照组。其中比伐芦定观察组(n=27),男性23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57.48±13.03)岁。肝素对照组男性34人,女性15人,平均年龄(60.08±12.24)岁。根据术中使用抗凝药物的不同,分别纳入比伐芦定组观察组(n=27)和肝素组对照组(n=49)。两组患者术前均使用负荷量的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两组均按照药物说明给予正确的剂量,首次给药后测得ACT。术后通过门诊复诊或者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随访分析,收集入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病史,心肌梗死病史,术前术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值及TIMI分级。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术后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再次心肌梗死、死亡)、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两组直接的数值是否有差异的存在。研究结果:1.本研究一共纳入了76例患者,其中比伐芦定观察组(n=27),男性23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57.48±13.03)岁。肝素对照组(n=49),男性34人,女性15人,平均年龄(60.08±12.24)岁。两组以男性居多。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等临床基线匹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用药5min后ACT的数值(s),比伐芦定观察组(n=27)组ACT值(s)变化情况分别为273.00(251.00,297.00),肝素对照组(n=49)ACT(s)值变化情况分别为274.00(254.00,303.00),两组均≥225s,P<0.8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比伐芦定观察组(n=27)术后TIMI分级均为3级,肝素对照组(n=49)术后TIMI分级,0级4例(8.2%),1级例0(0),2级1例(2.0%),3级44例(8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0天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比伐芦定观察组3例(11.1%),肝素组2例(4.1%);有1例是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转上级医院治疗后病情好转。观察组及对照组剩余的出血病人经治疗后出血停止,病情均好转出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30天内MACCE发生率的比较:比伐芦定观察组(n=27)与肝素对照组(n=49)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是:1(3.7%)和5(10.2%),0(0%)和2(4.1%),1(3.7%)和4(8.2%),3(11.1%)和3(6.1%),2(7.4%)和11(2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30天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伐芦定观察组与肝素对照组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7.术后30天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伐芦定观察组与肝素对照组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事件。结论: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有良好的对比性。比伐芦定与肝素两组的术后ACTNirmatrelvir IC50均达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比伐芦定抗凝效果与肝素相当。两组术前术后的TIMI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再灌注情况均达标。比伐芦定与肝素在出血事件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30天的死亡(3.7%vs210.2%,P=0.575),再发心肌梗死(0%vs24.1%,P=0.536),心衰(3.7%vs28.2%,P=0.789),心源性休克(11.1%vs26.1%,P=0.743),心律失常(7.4%vs22.4,P=0.178),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比伐芦定的安全性与肝素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