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提炼王孟英专著中辨治疫病的学术思想,并以王孟英疫病相关医案作为数据支撑,从而丰富、完善中医疫病的辨治理论体系,为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和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探讨从病因学、病机学、辨证学、诊法学、治疗学等多方面提炼出王孟英辨治疫病的理、法、方、药及预后。其次,通过数据挖掘王孟英医案著作中关于疫病的医案资料,对内含的方药信息进行数理分析运算,对用药进行客观化分析。结果:1、王孟英认为疫病乃杂气所致,疫疠之气与四时六淫邪气揉杂成,具有传染性。2、论治疫病的扼要在于中焦,脾胃既是后天之本,又是气机上行下达的枢纽,邪伏不出,内壅不溃,是为难治。3、杂气带有六淫特性,自口鼻而入,因此疫病初起也可见卫分表证。4、诊治过程中十分重视邪气羁留问题所引起的变化,治疗以“调”为首要。5、基于王孟英专著及医案汇总归纳,整理后得出包括疟疾、霍乱、痢疾、天花、烂喉痧等在内主要的5种疾病,涉及内、外、妇、儿各学科寻找更多,其中收录医案疟疾75例,涉及药物173味;霍乱30例,涉及药物123味;痢疾35例,涉及药物135味;烂喉痧3例;天花1例。(1)王孟英论治时疟,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祛邪解热,调理枢机,注重气机在辨治中作用,同时顾护阴液。疟病医案分析,高频用药前五位依次是竹茹、黄芩、知母、石斛、黄连。药性以寒为主,温、平次之;药味以甘、苦为主,辛较次;归经以肺经为最。竹茹、知母、天花粉、黄芩、黄连属于核心药物;二项关联药物组比较中置信度较高的4个药对,三项关联药物组比较中置信度较高的5个药对。聚类药物组合以寒凉之品为基底,佐气药及甘凉养阴之品。(2)提出霍乱病因主要有三:饮食、湿邪内蕴、气机郁滞不畅所致。以寒热分论霍乱,热霍乱乃暑秽邪气随食客于脾土,清浊相干所致;寒霍乱乃中阳不伸,阴寒内盛所致。以“吐”为治霍乱之大法也,以“湿”为要,分利湿热,Baf-A1临床试验创连朴饮等霍乱名方。同时以净洁水源、贯通活水为守险上策,并列举霍乱愈后药食调理,选以甘平之品养护中焦。霍乱医案分析,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药物依次为薏苡仁、黄连、竹茹,多为清热祛湿之品,竹茹、丝瓜络、薏苡仁药物关联性最强,尊祛湿为核心药物,配伍加减黄芩、吴茱萸、芦根、木瓜及石菖蒲等。(3)痢疾之湿热壅盛、燔灼气血的病机,以化湿清热为要,遵循疏利湿热、导气行血之法,因势利导,消积导滞;巧用以上治下之法,临证配伍气药以助透热、除湿;辅甘寒清养之品清热护阴,防液竭津枯之危证。痢疾医案分析,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共有6味,依次为黄连、金银花、川楝子、白头翁、黄芩、石斛。药性以寒为主,温、平次之;药味以甘味多,苦、辛次之;归经方面肺、胃经占比最大;白头翁、黄连、黄柏、金银花属于核心药物,即白头翁汤化裁。得到13个聚类药物组合,以苦寒燥湿为主,配伍健脾益胃、清热化痰之品。结论:王孟英辨治疫病以中焦脾胃为扼要,诊治过程中非常关注八纲辨证之“热”的方面,用药侧重以寒凉之品为主。其次,尤其重视气机壅滞、邪热羁留的问题,常常配伍宣畅气机、行AhR-mediated toxicity气解郁药物;另一方面也注重清化痰浊,常配伍温燥、清化等祛痰化浊之品。同时也兼顾阴液存留,反对过早投入辛温燥热等劫阴伤津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