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收集并对比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妊娠患者与健康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药物使用情况,研究妊娠期间SLE活动的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找出影响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以便加强对SLE患者孕期的指导及管理,改善其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至2022年确诊为妊娠合并SLE并在我院生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上述患者的子代新生儿狼疮(Neonatal lupus,NL)及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ongenital heart block,CHB)的情况,同时在我院随机选取200例同期的非SLE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LE合并妊娠患者与健康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SLE妊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SLE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41例孕妇妊娠情况,其中SLE合并妊娠患者141例,健康妊娠孕产妇200例。经对比分析发现,SLE患者在住院天数、剖宫产率方面明显高于健康孕产妇,而终止妊娠孕周明显小于健康孕产妇。此外,SL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妊娠合并子痫前期(PreeclampHereditary cancersia,PE)、妊娠丢失、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妊娠期贫血、淋巴细胞减少、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妊娠期间24小时尿蛋白>0.5g、胎儿脐动脉血流比值升高、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早selleck激酶抑制剂产、胎儿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均存在差异。2.SLE妊娠病例中,SLE病情活动组有40例(28.37%),病情稳定组有101例(71.6EPZ-6438化学结构3%)。13例为妊娠期初发SLE,有不良妊娠史者84人。有24例(17.02%)妊娠丢失,成功分娩117例中顺产36例(30.77%),剖宫产81例(69.23%),早产38例(32.48%),低出生体重儿56例(48.74%),PE 19例(13.48%)。SLE活动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SLE稳定组,终止妊娠孕周亦小于SLE稳定组。SLE活动组在妊娠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PE、妊娠丢失、新发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明显高于SLE稳定组。3.绝大多数SLE患者在妊娠期间均会服用激素、羟氯喹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其中SLE活动组与SLE稳定组在服用激素>15mg/d,羟氯喹及阿司匹林3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服用激素>15mg/d的患者人数SLE活动组明显多于SLE稳定组,SLE稳定组孕期口服羟氯喹比例高于SLE活动组。而本研究中5例患者妊娠期间自行停药,最终3例患者出现妊娠丢失,2例妊娠期间病情活动。4.利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发生先兆子痫、妊娠丢失、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妊娠期间发生PE(OR=7.569,95%CI:1.532-37.408,P=0.013);妊娠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患者来自农村(OR=3.944,95%CI:1.306-11.915,P=0.015)、抗ds DNA抗体阳性(OR=4.352,95%CI:1.313-14.417,P=0.016)、抗心磷脂抗体阳性(OR=3.434,95%CI:1.277-9.235,P=0.015);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既往LN(OR=35.064,95%CI:4.149-296.333,P=0.001)、流产次数≥2次(OR=3.352,95%CI:1.312-8.561,P=0.011);P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LE活动(OR=34.241,95%CI:6.040-194.108,P<0.001)、狼疮抗凝物阳性(OR=6.707,95%CI:1.420-31.689,P=0.016)。【结论】1.SLE合并妊娠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较健康孕产妇明显升高。2.SLE患者妊娠期间出现病情活动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将进一步升高,部分患者为妊娠期间初发SLE,需提高医生的识别能力。3.SLE患者妊娠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患者来自农村、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及抗ds DNA抗体阳性;P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狼疮抗凝物阳性及妊娠期间SLE病情活动;早产的危险因素是既往LN及流产次数≥2次,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是妊娠合并PE。4.妊娠合并SLE是高危妊娠,需要风湿科医师和产科医师共同进行妊娠监督,在此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