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继发急性肾损伤的术前评估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术后常见致死性并发症,增加患者肾功能慢性化进展及死亡风险。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然而,术后肾功能随访率低、风险评估不足,AKI漏诊率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继发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个体化预测模型,于术前精准识别AKI高风险人群,指导临床医师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共2339名于本单位行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的2339例患者,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对AKI的诊断标准,将研究人群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找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Poisson回归模BAY 73-4506 molecular weight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精确召回曲线(Precision-recall curve,PRC)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2339名患者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GDC-0973说明书术后AKI的发生率为4.28%(100/2339)。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更可能有冠心病史,血肌酐基线值更低,围术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比例较大(均P<0.05);进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比例更高(P=0.01);收缩压更高,静脉血氯离子水平更高,围术期使用ARB类药物、潴钾利尿剂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比例较高,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的比例更低(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收缩压(P=0.02)、血肌酐(P<0.05)、血氯(P<0.01)、围手术期使用ARB类药物(P<0.01)、围手术期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P<0.01)、进行预防性回结肠造口(P=0.03)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腹腔镜(P<0.01)是保护性因素。用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验证集AUC为0.794。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P=0.03)、血氯(P=0.01)、围手术期使用ARB类药物(P<0.01)、围手术期使用碳青霉connected medical technology烯类药物(P<0.01)、进行预防性回结肠造口(P=0.04)是本手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腹腔镜(P<0.01)是保护性因素。Poisson回归模型训练集AUC为0.702,验证集AUC为0.767。精确-召回曲线显示,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在Nomogram模型和Poisson模型验证集中分别为0.186,0.174,模型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可以为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AKI的诊断提供支持,降低漏诊风险。结论:本研究表明:收缩压、血肌酐、血氯、围手术期使用ARB类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预防性回结肠造口是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Nomogram预测模型、Poisson回归模型预测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AKI的准确度较高,能为此类手术后继发AKI的术前评估、预防、监测提供依据和方法。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于术前协助临床医师量化评估AKI高危患者,指导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