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胃黄斑瘤与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幽门螺杆RNA Immunoprecipitation (RIP)菌(H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胃黄斑瘤的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胃镜检查并获得正常结果的健康体检者81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G17、PGⅠ、PGⅡ水平及Hp的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黄斑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判断G-17、PGⅠ、PGⅡ、Hp感染对胃黄斑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G-17、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31、8.517、17.9DNA/RNA Synthesis抑制剂86、12.21Fer-1核磁7,P均<0.05)。观察组的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17、PGⅠ、PGⅡ水平、Hp感染均为胃黄斑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17、PGⅠ、PGⅠ/PGⅡ、Hp单独检测诊断胃黄斑瘤对应的AUC为0.942、0.980、0.938、0.709。结论 G-17、PGⅠ、PGⅡ以及Hp与胃黄斑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诊断胃黄斑瘤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作为临床诊断胃黄斑瘤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