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整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脑-肠轴为一个双向通路,有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这四条信息传导通路。许多针灸学者也发现了其特点,将“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理论思维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针灸治疗中,特别是用于治疗脑病及胃肠疾病。文章主要总结了针灸基于脑-肠轴理论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等脑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疾病的研究,归纳了其常用穴位及治疗过程所干预的信息传导通道。其中脑疾病主要通过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如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加而达到治疗作用。胃肠疾病则多是通过调节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脑肠肽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的治疗效果selleck合成,常见的有5-羟色胺、胃动素、促生长素、胃泌素、P物质这五Tamoxifen分子量种脑肠肽。脑-肠轴的四条信息通路中,对于内分泌及免疫这两条通路干预机制的研究较少。根据目前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针灸治疗疾病相关研究的报告,发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Cell death and immune response,不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且疾病的复发率降低了,还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疾病的效果,这大大拓展了针灸治疗脑肠疾病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