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biogenic nanoparticles基于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逍遥散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血清中葡萄糖分解代谢障碍的具体通路,并结合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而明确逍遥散改善CUMS抑郁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抑郁症的低动力临床实验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1)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C)、CUMS组(M)、文拉法辛组(V)和逍遥散组(X),每组12只,采用28天CUMS应激刺激建立抑郁模型,V组和X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28天,采用体重、糖水偏爱、旷场实验以及爬杆实验和转棒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和运动能力。(2)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使用ELISA试剂盒对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MRCC)Ⅰ、Ⅱ、Ⅲ、Ⅳ、Ⅴ活性及ATP含量进行测定。(3)以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葡萄糖为示踪剂引入大鼠体内,LC-MS技术测定大鼠血清中的相关代谢物,追踪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体内被标记碳原子代谢物的代谢轨迹,对逍遥散改善血清中葡萄糖分解代谢障碍的具体通路进行研究。(4)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并使用Graph Pad Prism软件生成图形。结果:(1)造模28天后,与C组相比,M组大鼠体重、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中的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爬杆实验中爬下的时间及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逍遥散治疗后,与M组相比,X组大鼠上述行为学和运动能力结果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2)与C组相比,M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排列紊乱,局部肌丝溶解,肌节不清楚,且形状不规则,大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化等现象。逍遥散治疗后,与M组相比,X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较M组明显增多,肌节清晰,结构较为完整。与C组相比,M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活性及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逍遥散给药后Ferrostatin-1说明书,与M组相比,X组大鼠骨骼肌MRCCⅠ、Ⅱ、Ⅲ、Ⅳ、Ⅴ活性和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3)逍遥散治疗后,与M组相比,X组大鼠血清中的皮质酮、睾酮、血乳酸及血氨水平均明显回调(P<0.05)。(4)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组学结果显示,~(13)C标记的代谢物涵盖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与葡萄糖分解代谢相关的代谢通路;与C组相比,M组大鼠血清中丙酮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同位素信号丰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与M组相比,X组大鼠血清中丙酮酸、乳酸、苹果酸、谷氨酸和柠檬酸的同位素信号丰度得到显著回调(P<0.05)。抑郁大鼠血清中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中涉及的相关代谢物同位素信号丰度均出现异常。结论:逍遥散通过有效改善CUMS抑郁大鼠骨骼肌线RAD001纯度粒体的超微结构和功能障碍,调节CUMS抑郁大鼠血清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显著改善了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运动能力和疲劳症状,为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