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比较督灸联合西药艾司唑仑与单纯艾司唑仑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差异,并通过观察两组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含量的变化,基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or HTPA axis)探讨督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Z-IETD-FMK NMR者使用随机小程序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艾司唑仑组)和治疗组(督灸联合艾司唑仑组),每组37例,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各脱落1例,最终纳入72例。两组都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对照组患者睡前口服1mg艾司唑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灸治疗。本研究中督灸疗法是先在督脉上及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均匀撒上用交泰丸组方制成的督灸药粉,再铺上桑皮纸后放置灸盒,灸盒中铺放约3cm厚的姜末,最后沿督脉放上艾绒后点燃施灸,每隔3天治疗1次,1周治疗2次,单次时长约60min。两组均以2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igh sleep Canagliflozin化学结构quality index,PSQI)各项分值及总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The insomnia severity severity index,ISI)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综合评价督灸联合艾司唑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检测血清CORT水平,探讨督灸疗法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SQI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各因子评分、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Vascular graft infection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及PSQI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联合疗法在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方面优于单纯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对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因子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示两组在该睡眠方面改善程度上疗效相当。3.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ISI评分,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I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有效。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ISI总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疗法更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生活质量以及负面情绪。4.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ORT水平,治疗前两组水平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CORT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但督灸联合艾司唑仑治疗相比艾司唑仑治疗更能降低COR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督灸可能通过调节HPA轴功能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5.临床总疗效比较:督灸联合艾司唑仑组临床总有效率(94.4%)高于艾司唑仑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本试验过程中,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自行缓解,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督灸联合艾司唑仑疗法可显著提高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改善日间功能、改善不良情绪等,进一步提高临床有效率。2.督灸联合艾司唑仑可能通过调节HPA轴功能,降低血清CORT水平,改善机体过度觉醒状态,发挥改善睡眠和日间精力不足的作用。3.督灸疗法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