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蒙古文版《痘症精言》记载药物的中医、蒙医比较研究,为中医学与蒙医学交流史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对蒙医治疗天花的药物与《痘症精言》记载药物进行比较,以期对疫病预防及治疗药物的研究有所启发。方法:1.文献收集:(1)收集《痘症精言》蒙古文版、汉文版及其第四部分所记载药材相关的书籍、文献。收集、整理蒙医药治疗天花的文献。(2)以《痘症精言》蒙古文版第四部分记载133种药材为比较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华本草·蒙药卷》(2004年版)、《蒙古学百科全书蒙医卷》(2002年版)作为主要参照标准。《中药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10版)、《蒙药正典》(占布拉道尔吉著,罗布桑等汉译,2006年版)、《识药学》(罗布桑等注译,2021年版)、《蒙药志》(罗布桑著,2021年版)、《蒙药手册》(布和巴特尔等编著,1990年版)作补充参考。2.比较分析:(1)对《痘症精言》记载药材中的65种中医、蒙医通用药材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药与蒙药交叉品种在基源、用药部位、药味、药性、炮制及功能主治等方面的异同点。(2)对蒙医药治疗天花的药材进行梳理,并与《痘症精言》所载药材进行比较,探讨中医药与蒙医药在治疗同一疾病所用药材是否存在交叉使用。结果:1.《痘症精言》记载133种药材中中医和蒙医的交叉品种共计65种,通过比较两种医学体系对同种药材来源,药性,功效及炮制方面的认识,得出中药与蒙药有着很多交叉点,但由于理论体系不同,实践经验有别,对这些药材的认识及应用也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1)药性理论方面,中医药性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蒙医药性理论主要包括药味、药性、药力、药效等。即便是同一种药材,在不同文化、理论的指导下,其作用就有了很大差异。共性上,两种医学体系都是通过药物的药味反映了药物的功效。蒙医学以药味、药效、药力代表着药物不同的功效及应用;中医学以升降沉浮和归经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和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两种医学系统都以“热药治寒性疾病,寒药治热性疾病”为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2)药材来源方面,中药和蒙药都以天然药材为主。其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质,其中植物药为主。因受不同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实践经验的影响,中医和蒙医通用药材中有些药材的来源有差别。地方用药习惯的不同而出现一药多基源的情况较为普遍。并且,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药材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药材供应量不足,或是用其他药材代替入药,导致药材品种出现混乱现象。(3)药用部位方面,对于同一种药用植物,MLN8237中医和蒙医的取用部位有所差别。充购买GSK J4分了解药材的不同取用部位,有利于药用资源的扩展。(4)功能主治方面,因两种医学体系药性理论及认识主体的实践内容存在差异,对药材药性的认识也有异同,从而功能主治上也存在差异。因药物本质的特性,也决定了两种医学体系在功能主治方面的共性。(5)药物炮制方面,因中蒙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差别,根据药材品种、用法、功用的不同而炮制方法亦有不同。2.《医药月帝》《四部医典》《甘露四部》《医法之海》《蒙医秘方荟萃》《兰塔布》《医学诀窍秘籍》《诀密宗旨》《哲对宁诺尔》等蒙、藏医学书籍中记载有112种治疗天花的方药。经统计,这些方药的组成成分计有126种药材,其中与《痘症精言》所记载的中药材交叉使用的有23种。表明两种医学体系在治疗同一疾病所用药材有很多相同之处,深入研究这些药方及药材将对今后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结论:1.医学著作的流入也是中医学与蒙医学交流的一种方式。蒙古文版《痘症精言》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有助于治疗天花的同时,还促进了中医药在蒙古地区的流传,对蒙医药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探讨中医药在蒙医药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可以为中医学与蒙医学的交流史研究提供依据。2.在中医学与蒙医学交流史上,药材的交流是最频繁的,很多非本地产蒙药材的供应依赖于中药市场。通过对中医、蒙医药材的比较研究理解认识中医学与蒙医学药性理论的关联及规律,发现分析异同点,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借鉴中医药性理论特点,吸收有效的用药经验,从而完善蒙医药理论体系,拓展药物临床应用范围。3.天花属蒙医温病学疫病范畴,虽然天花已被消灭,但治疗天花erg-mediated K(+) current时所用的药材对中医药、蒙医药对疫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