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节选)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实践报告

本报告研究了未出版中文译本的科普读物《环境》中所选章节(第3章至第8章)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的英译汉翻译。此书主要讲MCC950述了各种环境问题以及原作者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本翻译任务的发起者是某出版社,翻译要求是使译文达到出版水平,该公司希望将其出版,以供普通民众进行学习和欣赏。源文本属于科普文本,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相应地,译文应简洁而富有逻辑性,以体现科学性;同时也应具有美感和感染力,以体现文学性。翻译过程选用的机器翻译工具为搜狗翻译。作为机器翻译工具,搜狗翻译擅长进行科学性内容的翻译。它曾在2017年的WMT(机器翻译研讨会)国际机器翻译大赛中获得英汉与汉英两个方向的人工评估指数第一名。此外,搜狗NMT模型采用了基于主流神经机器翻译模型——递归神经网络(RNN)的多层编解码结构,值得深入研究。然而,面对源文本中的文学性表达,搜狗翻译的译文缺乏美感和文学色彩,只能Neuromedin N作为参考,不能独立完整地承担翻译工作。为使译文符合出版要求和读者期待,翻译过程应顺应文本的语言内外因素,以实现文本内CCRG 81045使用方法在要求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灵活性处理,通过动态的语言选择来满足这一条件。可以得出,科普文本翻译的原则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动态顺应”观点相一致。本报告选择顺应论的核心“动态顺应”作为翻译策略,重点研究了语用顺应论的两个客观方面,即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关系顺应。在语言结构的顺应性方面,搜狗翻译在搭配、逻辑性以及让步状语从句等衔接连贯表达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就语境关系的顺应性而言,搜狗翻译的译文在完整解读原文的呼语、文化语境和情感认知语境方面存在问题。使用机器翻译之后,在“动态顺应”理论的指导下,人工译后编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修改,以保证翻译质量。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向读者呈现出原文的完整、全面的科学信息以及审美趣味,以体现该文本体裁中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统一。此外,在语言结构顺应方面,由于汉英语言存在差异,译者必须注意英汉语言的特点、语法和惯例用法,并在充分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选择合适的搭配、衔接与连贯或逻辑表达;就语境关系顺应而言,译者应充分利用语言,尽量传达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潜在情感或隐含内容,使译文更加生动和真实,体现出语言的呼唤功能、诠释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