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组分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基因丰度之间的关系。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OM)、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和无机肥与冬闲季种植绿肥(NPKG)。结果表明:(1)与CK和NPK相比,OM和NPKO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硝态氮含量。(2)与CK相比,OM和NPKO处理显著增加土壤中全碳、微生物量碳和有效磷含量;与NPK相比,Odysplastic dependent pathologyM处理对碳组分和有效磷含量提升效果显著。(3)与CK相比,OM、NPKO和NPKG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氨单加氧酶、硝酸还原酶及土壤脲酶活性和amoB、nirK、nirGNE-140半抑制浓度S及nos Z功能基因丰度,增幅分别为9.47%~31.13%、46.46%~1613.48%、50.41%~323.72%、108.19%~611.02%、64.19%~252.15%、153.20%~373.21%和56.90%~299.47%,而NPK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硝酸还原酶、土壤脲酶及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和amoA及nirK功能基因丰度。(4)土壤硝酸还原酶、脲酶和氧化亚氮还原酶是土壤氮组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土壤硝酸还原酶与Gefitinib土壤氮组分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氮转化关键酶活性是影响植烟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