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狐作为一种重要的毛皮类经济动物,在北部地区被广泛的养殖。近年来蓝狐感染兔脑炎微孢子虫的病例,在我国几个主要养殖区均有发生。当蓝狐幼狐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生长停CL13900试剂滞、腹泻消瘦和死亡,即便未死亡,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形成“僵狐”。蓝狐患病后期,以神经症状、肾脏肿大为主要病症。有些成年蓝狐感染后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病原。蓝狐患病后不仅毛皮质量严重降低,而且隐性感染的种狐会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从而给蓝狐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是微孢子虫的一种,是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真菌界的一员。成熟的孢子可通过蓝狐泌尿道排出体外,从而进行传播和感染其他动物。母畜隐性感染微孢子虫时,还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子代,造成大量种畜的淘汰。本病的隐性感染率较高,不仅能在动物之间进行广泛传播,还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并且目前缺少有效的免疫及治疗手段,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大规模检测,蓝狐是否感染兔脑炎微孢子虫的检测方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本研究通过接种犬肾(MDCK)细胞,对兔脑炎微孢子虫进行培养纯化,通过PCR和革兰氏染色进行验证。对ITS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属于兔脑炎微孢子III型,并在革兰氏染色时发现有浓染的现象。通过制定免疫方案,制备并纯化,抗兔脑炎微孢子虫的多克隆抗体和蓝狐抗体。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5.112×10~5其Ig G含量可达1.77mg/ml,阳性狐狸血清的效价可到1:64其Ig G含量在0.15 mg/ml。本研究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不断优化,建立了夹心ELISA检direct to consumer genetic testing测蓝狐兔脑炎微孢子虫的方法,最终确定了最佳包被抗体浓度为5μg/ml,检测抗体最佳浓度为37.5μg/ml;确定抗原孵育2 h,检测抗体孵育1.5 h;最佳包被条件为4℃过夜;酶标二抗以1:5000的比例稀释后反应1 h;选择5%脱脂乳作为封闭液,封闭1 h。并从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和临床样品检测效果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其对纯化兔脑炎微孢子虫最低检测灵敏度为6.25×10~5 spores/ml;对人工添加的最低检测灵敏度为1.25×10~6 spores/ml;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无乳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无交叉反应。在初步应用方面,与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79.97%。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蓝狐兔脑炎微孢子虫夹心ELISA,在检测纯化孢子和人工添加孢selleck激酶抑制剂子时均有良好的表现,且在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性。本试验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方法,可为大规模筛检蓝狐感染兔脑炎微孢子虫时,提供一种更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同时也为兔脑炎微孢子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