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纳米载体材料在递送药物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常用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体内长循环和药物缓释作用,且对炎症、肿瘤等部位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xp)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最常用的药物,但其具有水溶性差、血液半衰期短、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无特异性靶向等缺点。将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包载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制备成靶向纳米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基于肺炎症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一原理,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SLNs-Dxp),其可以通过被动靶向至肺炎症部位,并缓慢释放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具体思路为,通过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SLNs-Dxp,经过对制备工艺和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和处方,然后对SLNs-Dxp进行形貌、粒径大小、药物包埋率、Zeta电位等表征。结果显示SLNs-Dxp的粒径在116.8±1.34 nm,多分散指数为0.224±0.003,Zeta电位为-42±1.21 m V,粒径良好,分散系数小于0.3,Zeta电位大于-25 m V,包VX-661核磁封率为95.7%±1.03。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SLNs-Dxp可在4℃稳定放置一个星期,在25℃和37℃稳定性次之。体外释药结果显示,SLNs-Dxp在体外72 h的累计释药率小于10%,表明selleck化学SLNs-Dxp包封药物稳定,具有较长的药物缓释作用。此外,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显示,所制备的SLNs-Dxp呈圆球形,未观察到游离药物结晶。接着,以急性肺损伤为疾病模型,考察了SLNs-Di D的体内分布。荧光定量显示,SLNs-Di D在LPS刺激的肺部荧光强度是未刺激的肺部的3-5倍,是游离Di D的4-6倍。药效学实验证明,相较于给药1次,SLNs-Dxp连续给药5次更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的水肿情况。HE染色显示SLNs-Dxp能更好避免肺组织实化,减轻炎症反应。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证实,在25μg/m L-400μg/m L的材料浓度范围内,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几乎没有任何细胞毒性。制剂体内安全性实验证明,连续给药7天,SLNs-Dxp经静脉注射后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对小鼠体重影响较小,不会产生体内贫血,未引起正常肺部和其他脏器的炎症反应。该研究为不仅为固体脂质纳米粒在炎症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急性肺损伤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