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目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和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作为两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方式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却有着类似的早期临床症状和检验检查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差异分析,同时采集患者血、尿标本,对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型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PrP~C)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各指标对疾病的鉴别价值,使临床患者获益于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材料与方法:纳入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AE组(51例)、VE组(5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出院时m RS评分。留取患者血、尿液标本,当日离心取上清后于-80℃保存。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中PrP~C含量。使用SPSS26.0软件对所获资料进行差异性、相关性等统计学分析。联合血PrP~C含量及临床早期易获得且对AE与VE鉴别诊断有价值的指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AE与VE鉴别诊断的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效能。结果:1.在基础疾病方面,AE组患者肿瘤的合并率高于VE组(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VE患者主要为急性起病,而AE组中亚急性和慢性起病的患者多于VE组。相比于VE患者,AE患者更易出现癫痫、认知障碍,而VE患者发热症状较AE患者多见(P<0.05)。在血、尿液实验室检查方面,AE组患者血中氯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高密度脂蛋白高于VE组患者,VE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超敏C反应白、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肌酐均高于AE组患者(P<0.05)。在脑脊液检查方面,VE组患者蛋白含量增多、腰穿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升高及Ig G升高患者所占比率皆高于AE组,VE组患者脑脊液中蛋白量、白细胞数、压力、Ig G值均高于AE组患者,而AE组患者脑脊液糖值高于VE组(P<0.05)。在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方面,AE组患者在影像学上海马异常、背景脑电频率改变的发生率高于VE组。VE组患者背景脑电节律改变和异常波起源于额颞区的概率高于AE组(P<0.05)。2.VE组患者血、尿液PrP~C含量高于AE组患者。不同致病抗体AE间血PrP~C含量无差异,不同病原体VE间血PrP~C含量Preclinical pathology也无差异。AE组中,血PrP~C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304。VE组,血PrP~C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间无密切相关(P>0.05)。将AE组和VE组患者血PrP~C含量分别与疾病预后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无相关性(P>0.05)。随着病程推进,VE组患者临床恢复期复测血PrP~C量低于首次检测(P<0.05)。AE组患者末次与首次血中PrP~C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病情变化,62.5%的AE患者在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的病程中血PrP~C含量有先升后降趋势。3.血PrP~C联合患者是否合并肿瘤、是否发热、是否出现认知障碍、是否发生癫痫、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间接胆红素值、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是否增高、影像学病灶是否位于海马,建立鉴别诊断预测模型,以诊断为AE作为阳性结局,VE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模型与原始真实数据拟合良好,准确度可达86.4%,应用ROC曲线的评价显示AUC=0.926(95%CI:0FUT-175分子式.875-0.976,P<0.001),最大selleck产品约登指数为0.786,敏感度0.882,特异性0.904。结论:1.血、尿PrP~C在VE中的含量高于AE,有成为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标志物的潜力。2.AE中血PrP~C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3.血PrP~C联合早期易获取且有价值的临床指标,能够建立帮助早期鉴别诊断的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