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评估新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腹部脂肪分布

目的:甲状腺激素是能量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其水平增高会导致代谢改变,出现能量失衡。为了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下脂肪组织再分布的情况,本研究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识别新诊断甲亢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面积,并分析甲亢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脂代谢指标与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新诊断甲亢患者作为病例组,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未患有可能影响相关研究指标的疾病,且未服用存在影响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的药物。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身体质量指数、腰围)、生化参数(甲状腺激chemical pathology素、脂代谢指标),同时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腹部脂肪分布情况,比较两组间腹部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面积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甲亢组患者甲状腺激素、脂代谢指标与腹部脂肪组织间的关系。所有数据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甲亢组的腹部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面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发现显著差异。2.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皮下脂肪面积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呈负相关(r=-0.354和-0.263,P=0.001和0.019),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349,P=0.002);内脏脂肪面积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333,P=0.00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231和-0.253,P=0.039和0.02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亢组皮下脂肪面积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293和0.274,P=0.008和0.MK-2206临床试验014);内脏脂肪面积与总胆固醇、CL13900半抑制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266和0.234,P=0.017和0.037)。未发现腹部脂肪面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间存在相关性。3.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皮下脂肪面积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呈独立负相关(B=-0.878,P=0.041),与甘油三酯呈独立正相关(B=18.331,P=0.012)。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是甘油三酯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增加1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甘油三酯减少0.015mmol/L。结论:甲亢会使体内腹部脂肪组织分布发生改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甘油三酯是腹部皮下脂肪的独立影响因素。甲亢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推荐监测腹部脂肪分布情况与脂代谢指标,及时发现脂肪组织异常分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