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同功穴”为研究重点,结合全新的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探讨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模型大鼠胃组织差异蛋白表达效应的研究。从蛋白质角度探究电针同功穴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循证医学角度评价针灸治疗胃溃疡临床应用的证据;其次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明确电针干预同功穴对GU模型大鼠胃组织蛋白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途径变化;最后验证胃组织差异蛋白效应表达,证实电针干预同功穴与GU调控因子的内在联系及生物学机制,为“同功穴”共性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证据。全方面的为针刺“同功穴”在临床治疗GU疾病的运用中提供证据参考和理论支持。方法:临床文献研究针灸治疗胃溃疡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VIP、CNKI、CBM,万方、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研究数据,评价文献的偏倚风险,应用Revman5.4软件对临床疗效、溃疡面积愈合率、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溃疡复发率、不良反应、中医症状评分、炎性因子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针灸治疗胃溃疡做出系统评价,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腧穴处方。实验部分实验一电针干预同功穴对GU模型大鼠的胃组织形态的影响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6组:同功穴4组,分别是:RN12(中脘组)、BL21(胃俞组)、PC6(内关组)、ST36(足三里组)各8只大鼠;CON(空白对照组)8只大鼠;Model组(模型组)8只大鼠。行呼吸麻醉后,分别对单穴进行电针干预,30min/d,干预2周。采用水浸约束造模法。通过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HE染色对电针干预同功穴对GU模型大鼠胃组织形态如何变化进行统计学和光镜分析。实验二电针干预同功穴对GU模型大鼠的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将上述各组GU模型大鼠的胃组织利用4D label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进行蛋白提取、胰酶分解、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进行数据库搜索、质谱质控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蛋白质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分析、Gene Ontology分析、亚细胞定位、COG/KOG功能分析,KEGG信号通路富集。从生物信息学方面阐述电针干预同功穴对GU模型大鼠前后,胃组织的差异蛋白变化和功能富集。实验三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同功穴对GU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分析CON组、ModeBaricitinib分子式l组、同功穴组的GU模型大鼠胃组织差异蛋白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GT、PI3K、AKT因子进行验证差异蛋白表达水平。应用qPCR法检测差异蛋白PI3K/AKT通路mRNA水平。探索电针干预同功穴对修复胃黏膜损伤、降低炎性因子等方面治疗GU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临床文献研究在临床总有效率、溃疡面积治愈率、HP清除率、溃疡复发率方面,针灸治疗胃溃疡与常规西药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并且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针灸在降低胃溃疡炎性因子TNF-α、IL-6、GAS、VEGF方面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积极。在腧穴处方方面,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为本次论文研究选取的胃溃疡“同功穴”提供了临床文献研究的依据。实验部分实验一电针干预同功穴与Model组对比显示,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情况好转,排列较为整齐规则,胃黏膜上皮出现组织增生,胃腺细胞增殖,趋向正常,炎性细胞渐趋减少;但不同部位的同功穴之间,通过肉眼、溃疡损伤指数和光镜下观察差异不显著。实验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同功穴共同调节的差异蛋白是GGT5,其他各组交叉筛选胃溃疡相关的差异蛋白42个;共同富集到的信号通路是PI3K-AKT信号通路;各组富集到的跟GU相关的信号通路7条: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细胞凋亡-多个物种信号通路(Apoptosis-multiplespecies)、局部粘连信号通路(Focal adhesion)、Th1 和Th2selleck STM2457细胞的分化(Th1 and Th2 cell differentiation)、Th17细胞分化(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FoxO信号传导途径(FoxO signaling pathway),其中作用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应答、黏膜修复等途径相关。在GO注释分布中共同调节生物进程(Biological Process)的9个部位、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的3个部位、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的5个部位的差异蛋白数量;在亚细胞结构注释分类中共同调节的6个部位差异蛋白数量;在COG/KOG功能分类中共同调节细胞过程和信号传递(CELLULAR PROCESSES AND SIGNALING)的8种功能、信息存储和处理(INFORMATION STORAGE AND PROCESSING)的5种功能、转基因(METABOLISM)的4种功能中的差异蛋白数量。实验三电针同功穴可以下调GGT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统计差异蛋白GGT5每组同功穴中的不同表达量的比率变化来看P值均(P<0.05)、调控类型为下降;均能显著降低AKT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PI3K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从而降低胃组织黏膜损伤情况;除BL2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胃组织中PI3K与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但BL21组对AKT 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更显著(P<0.01)。可见电针同功穴在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层面均可下调GU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结论:1.通过循证医学角度,明确了针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了教材和临床应用频次最多腧穴: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为本论文研究选取胃溃疡的“同功穴”提供了文献研究的依据。2.电针GU同功穴可共同调节的差异蛋白是GGT5,其他各组交叉筛选胃溃疡相关的差异蛋白42个,其作用与抑制炎症细胞、降低坏死因子/细胞凋亡、减少癌细胞繁殖和癌细胞标志物、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和胃肠道免疫因子相关;共同富集到的信号通路是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各组富集到的与GU相关的信号通路7条: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细胞凋亡-多个物种信号通路(Apoptosis-multiple species)、局部粘连信号通路(Focal adhesion)、Th1和Th2细胞的分化(Th1 and Th2 cell differentiation)、Th17细胞分化(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紧密连接(atypical infectionTightjunction)、FoxO信号传导途径(FoxO signaling pathway),其作用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应答、黏膜修复等途径相关。以上差异蛋白和信号通路在胃溃疡的机制研究中可能是至关重要的“靶点”。3.电针GU同功穴能够调节胃组织差异蛋白的表达,可以下调HP的毒力蛋白酶GGT,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胃细胞凋亡和刺激、减少炎性因子表达与分泌、修复胃组织黏膜损伤,从而起到抗溃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