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加味五苓散与呋塞米对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及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加味五苓散”与“呋塞米”对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2例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试验组31例。在基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药呋塞米,试验组给药加味五苓散,疗程为8周。以第4周电解质及第8周电解质、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为观察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血电解质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较治疗前,试验组内各症状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KD025体外组内气短、水肿、胸闷(痛)、气喘显著改善(P<0.01),口干明显加重(P<0.01),Bio-active comounds心悸、乏力、面唇肢体颜色无明显改善(P>0.05)。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4、NT-ProBNP: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两组组内比较均较前显著改善(P<0.01)。5、血电解质:治疗后试验组电解质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前后钾、镁变化显著(P<0.01),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两组钾有明显差异(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时两组钾、镁有显著差异(P<0.01),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三大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试验组肾功能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尿酸出现显著差异(P<0.01),16名患者出现高尿酸,无症状,嘱其低嘌呤饮食。治疗结束时,1名患者出现低钾、低钠、低镁,2名患者出现低钾、低镁,1名患者出现低钠,此4名患者电解质水平均稍低于正常低线,未造成严重后果,对其进行相应处理。结论:1、加味五苓散在改善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呋Regorafenib小鼠塞米,显著改善患者症状。2、加味五苓散改善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方面显著优于呋塞米。3、加味五苓散较呋塞米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过程中对电解质的影响较小,其中加味五苓散对于钾、镁的影响都显著小于呋塞米。4、本次研究过程中短期内未发现加味五苓散治疗有药物不良反应,有较好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