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麝香保心丸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血脂、血糖指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2例PCI术后的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02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者划分为观察组,不使用麝香保心丸及其他芳香温通类中成药者划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间的基线特点,包含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脑梗死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身体质量指数、血肌酐、ACS类型、冠脉病变支数。术后3月,收集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包含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脂水平(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包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之间的差异,术后随访270天,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重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含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新发心力衰竭、新发脑梗死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状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脑梗死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身体质量指数、血肌酐、ACS类型、冠脉病变支数、术后用药等,差异无统计学GSK J4临床试验意义(P>0.05)。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2%vs 76.5%)Mendelian genetic etiolo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61±10.24 vs 12.76±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LVEF均提高,LVEDD、NT-ProBNP均降低,其中观察组的LVEF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58.34±6.73 vs 54.69±5.41),而LVEDD、NT-proBNP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显著(48.07±3.96 vs 46.23±4.12,334.25±80.98 vs 372.46±7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的TC、TG、LDL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显著(3.95±0.50vs 4.23±0.72,1.69±0.54 vs 1.98±0.62,2.16±0.65 vs 2.54±0.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FPG、HbA1C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的FPG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仿(6.05± 1.11 vs 6.44±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bA1C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显著(7.02±0.78 vs 7.3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的SF-36评分在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等八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观察组患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65%vs 3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新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血管性死亡等单项事件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PD-0332991分子量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基础西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糖、血脂水平,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