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硝苯地平联合依诺肝素钠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微小核糖核酸-126(miR-126)和微小核糖核酸-181bGSKJ4体外(miR-181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接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观察组年龄22~45岁。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疾病转归情况,测定两组血钙、24genetic connectivity h尿蛋白、血压、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积压]水平,分析临床疗效,并观察对miR-126、miR-181b表达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钙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R-126、miR-181b水平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积压水平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产selleck 3-MA后出血及剖宫产总发生率14.00%低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依诺肝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改善血液黏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压,血栓形成概率降低,母婴的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Author: admin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比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10月30日关于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由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偏倚风险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10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周、1个月、1年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D=-2.03,95%CI:-3.03~-1.04,P<0.001)脾切除术组明显高于PSE组;两组术后1个月、1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MD=-65.46,95%CI:-116.39~-14.52,P=0.01)和术后6个月(MD=-117.99,95%CI:-229.71~-6.27,P=0.04)脾切除术组均高于PSE组;两组术后1周、1个月和1年红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K细胞计数水平比较,术后1个CB-839月(MD=6.02,95%CI:4.27~7.77,P<0.001)、术后1年(MD=3.53,95%CI:1.68~5.37,P=0.0002),均提示PSE组的术后自然杀伤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脾切组;与脾切除术组比较,PSE组术中出血量更少(MD=-73.92,95%CI:-89.39~-58.45,P<0.001)、住院费用更少(MD=-0.80,95%CI:-1.27~-0.34,P=0.0008)、住院时间也更短(Biomass managementMD=-4.08,95%CI:-5.22~-2.95,P<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短期与远期均有一定的疗效,相较于脾切除Pidnarulex体外术,其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和费用少,并发症易控制,且可保留一定的免疫功能,更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受纳入文献数量以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目的 观察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抗体(APA)阳性复发性流产(RSA)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PA阳性RSA患者7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孕酮和雌二醇水平,APA转阴率,不良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χ~2=4.163,P=0.041);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孕酮和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APA转阴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64.86%(χ~2=4.698,P=0.03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MG132分子式41%,低于对照组的24.32%(χ~2=4.163,P=0.041);观察组新生儿活产率Oncologic pulmonary death为56.76%,高于对照组的32.43%(χ~2=4.430,P=0.035),观察组足月产率为40.54%,高于对照组的18.92%(χ~2=4.140,P=0.042)。结论 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APA阳性RSA的效果较好,可提高孕酮和雌Pexidartinib作用二醇水平,APA转阴率升高,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活产率与足月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目的 观察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抗体(APA)阳性复发性流产(RSA)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PA阳性RSA患者7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孕酮和雌二醇水平,APA转阴率,不良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χ~2=4.163,P=0.041);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孕酮和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APA转阴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64.86%(χ~2=4.698,P=0.03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MG132分子式41%,低于对照组的24.32%(χ~2=4.163,P=0.041);观察组新生儿活产率Oncologic pulmonary death为56.76%,高于对照组的32.43%(χ~2=4.430,P=0.035),观察组足月产率为40.54%,高于对照组的18.92%(χ~2=4.140,P=0.042)。结论 补肾固冲、活血安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APA阳性RSA的效果较好,可提高孕酮和雌Pexidartinib作用二醇水平,APA转阴率升高,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活产率与足月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基于MR1二聚体的MAIT细胞扩增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研究目的:粘膜相关恒定T(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为非常规的固有免疫T淋巴细胞,主要富集在粘膜和肝脏组织中,具有抗菌、抗病毒、组织修复等功能。MAIT细胞主要识别MHC-Ⅰ类分子相关蛋白1(MHC class I-related molecule 1,MR1)提呈的抗原。虽然已知MAIT细胞能识别细菌来源的核黄素途径维生素B类代谢产物,Child psychopathology但其能识别的抗原大部分仍然是未知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MR1能在体外提呈抗原给MAIT细胞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r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a APC),以期能探究影响MAIT细胞活化的物质。前期实验室研究发现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能影响MAIT细胞的功能,并且这种作用具有DBIL浓度依赖性。本研究将进行关于DBIL在肝脏疾病中是否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来selleckchem MCC950控制疾病的进展,以及具体影响机制的研究,为临床肝病的治疗提供免疫方向治疗参考。研究内容:构建一种能探究MAIT细胞识别的抗原物质的基于MR1的二聚体(MR1dimer),并制成MR1依赖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MR1 a APC)以进行下一步对不同抗原物质激活MAIT细胞效应的研究。关于DBIL影响MAIT细胞的机制,主要从2个方向进行研究:1.DBIL对MAIT细胞的影响是否具有TCR依赖性;2.从基因表达水平探究DBIL影响MAIT细胞的机制。研究方法:1.利用DNA拼接技术,将人的MR1胞外段基因与Ig G1的Fc段基因拼接成一段完整的基因序列MR1-Fc,再将MR1-Fc与人的β2m基因插入到载体p Fast Bac ~(TM)Dual中,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表达MR1二聚体。将MR1二聚体制成基于MR1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MR1PS-341化学结构 a APC)。运用MR1 a APC研究大肠杆菌来源的代谢物是否具有激活MAIT细胞的功能。2.DBIL对MAIT细胞的影响是否具有TCR依赖性: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TCR依赖以及非TCR依赖的刺激体系中共培养7天后检测MAIT细胞的增殖受DBIL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将DBIL与构建的MR1 a APC共孵育,检测DBIL是否能与MR1结合。3.从基因表达水平探究DBIL影响MAIT细胞的机制:扩增健康个体人PBMC中的MAIT细胞,将扩增的MAIT细胞在TCR依赖的刺激体系(CD3/CD28,5-OP-RU/MR1 a APC)以及非TCR依赖的刺激体系(IL-12/IL-18)中共培养24 h,提取MAIT细胞中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MAIT细胞在3种不同刺激体系中受DBIL影响后基因水平的改变。研究成果:在体外成功构建了MR1二聚体,并检测了MR1二聚体的产量,分子大小等。成功构建了MR1 a APC,加载了大肠杆菌代谢物的MR1 a APC与健康人PBMC在体外共培养,1天的培养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一定程度的激活MAIT细胞,虽然较5-OP-RU/MR1 a APC弱。7天的培养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使MAIT细胞增殖,也较5-OP-RU/MR1 a APC弱。接下来用弱盐酸洗脱MR1 a APC上结合的代谢物后进行质谱检测筛选出MAIT细胞可识别的抗原物质。此外,DBIL与MAIT细胞共培养后的转录组数据显示DBIL影响了MAIT细胞的抗原提呈以及铁死亡相关通路。研究结论:在体外成功构建了MR1二聚体并制成了MR1 a APC,可利用MR1 a APC探究激活MAIT细胞的抗原物质,DBIL可能通过影响MAIT细胞的抗原提呈以及铁死亡相关通路发挥其调节作用。
GH16家族β-葡聚糖酶BisGlu16B催化性能改良及其水解应用研究
β-1,3-1,4-葡聚糖酶在工业上应用领域宽广,如有效降低面包的老化度与硬度、啤酒中麦汁黏度,以及生物质产品的高效水解产糖。GH16家族β-1,3-1,4-葡聚糖酶通过特异性剪切谷物细胞壁中的β-葡聚糖,可有效解决因其分子量大、粘度高带来的工业生产问题。同时工业生产要求β-1,3-1,4-葡聚糖酶具备高催化活力、耐高温、耐酸碱的特性,然而目前报道的β-葡聚糖酶在极端条件下催化性能差,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的多元化应用,因此亟需改造出适于多领域工业生产环境的β-葡聚糖酶。真菌Bispora sp.MEY-1来源GH16家族BisGlu16B为筛选到的宽底物特异性、高活性(以大麦β-葡聚糖为底物活性为34,700±348 U/mg)的β-1,3-1,4-葡聚糖酶,是改良催化特性的理想材料。因此本研究以BisGlu16B为出发材料,旨在改良并获得催化性能较为理想的葡聚糖酶,在维持其高比活的同时提高热稳定性与p H稳定性,并使其在食品及降解生物质领域应用度更广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表面电荷改良BisGlu16B,得到热稳定性提升的D47A/D213A/D253A优质葡聚糖酶。应用ETSS推断出D47、D213和D253为热性质的关键位点。构建单(D47A、D213A和D253A)和组合突变体(D47A/D213A/D253A)与野生型BisGlu16B进行性质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在所有改良突变体中,D47A/D213A/D253A热稳定性最强。与BisGlu16B相比,其T_(50)和T_m分别增加7.0°C和4.3°C,在70°C时t_(1/2)是野生型的8.1倍。此外,与BisGlu16B相比,D47A/D213A/D253A催化活性也增加42.5%(42,900±300 U/mg vs.30,100±800 U/mg)。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突变位点A47、A213和A253通过降低总体均方根偏差来增强蛋白刚性。模拟啤酒工艺中降解麦芽时,优质突变体D47A/D213A/D253A与BisGlu16B和商用葡聚糖酶(Ultraflo)处理组相比,效率更高,表现为黏度下降35.5%与90.7%,过滤时间降低30.9%与34.6%,以上结果表明D47A/D213A/D253A相较BisGlu16B在高温下稳定性与催化活性更优,有望成为酿酒中优质葡聚糖酶。(2)基于理性设计和能量优化对BisGlu16B_ΔC进行分子改良,成功得到催化性能提升的突变体G165K。去掉C端的葡聚糖酶BisGlu16B_ΔC比活是BisGlu16B的2.5倍,因此设计构建BisGlu16B_ΔC的突变体,酶学性质的结果表明:突变体G165K热稳定性与催化活力最强,A43P/T59I/G165K的p H泛性最高。在酶的热稳定性方面,突变体G165K在60℃下的半衰期(t_(1/2))为65 min,较野生酶(16 min)提高了4.06倍;T_(50)较野生酶(57℃)提高10℃;催化活力也提高了1.33倍(82,623±800 U/mg vs.62,100±500 U/mg),实现催化效率提高mediastinal cyst的同时增强了酶的热稳定性。在面包发酵实验中,G165K的硬度较WT、商用葡聚糖酶(Ultraflo)和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6倍、2.1倍和8.1倍;老化BMS-354825细胞培养度G165K表现最优,比对照组降低43.52%。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G165K在中温发酵环境中催化效率更强,有望成为面包行业的优质用酶。(3)基于定向进化改造BisGlu16B_ΔC,得到p H与热稳定性同时提高的葡聚糖酶突变体A299W。筛选后发现A299F的p H性质较野生型有所提升。对299位点饱和突变后,发现A299W性质表现最优,p H 6.0的相对酶活有70%(野生型在p H 6.0时,相对酶活为8%),且在p H为12.0时,A299W仍有40%的相对酶活。在60℃下,A299W的催化效率较野生酶提高42.5%(39,900±352 m L·s~(-1)·mg~(-1) vs.18,000±312m L·Pexidartinib浓度s~(-1)·mg~(-1));酶的热稳定性方面,突变体A299W在60℃下的半衰期(t_(1/2))为180 min,较野生酶(16 min)提高了13倍。在催化效率提高的同时,A299W实现p H稳定性与热稳定性的三重提高。酶水解半纤维素产糖实验中,A299W与木聚糖酶协同处理组与木聚糖酶处理玉米芯相比,还原糖含量提高5.3倍,协同增效程度最高为2.4倍,为葡聚糖酶改性生物质工业的机理和方法提供有益的见解,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A299W在强碱处理环境中适应性更强,有望成为降解生物质中的优质葡聚糖酶。综上所述,对高比活葡聚糖酶BisGlu16B进行分子改良,得到具有热稳定性强、催化活力高及p H泛性广的突变体,是应用于啤酒生产、面包加工、生物质产糖的优质葡聚糖酶,为探索酶分子改良方法与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工业用葡聚糖酶提供了新选择。
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在血栓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将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作用在血栓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栓高危孕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比较ABT-263抑制剂两组血栓高危孕妇的干预效果,评估促进孕妇剖宫产术后恢复的最佳方法。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selleck合成(1.04genetic redundancy±0.06)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0.1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2,P<0.05);两组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2,P<0.05)。结论 血栓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预防应用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方案,可有效地保障孕妇术后恢复健康,安全性较高。
TGF-β_(2)对小梁网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selleck抑制剂讨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高表达对小梁网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小梁网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TGF-β_(2)诱导组,分别用DMEM培养液和含Radiation oncology不同浓度TGF-β_(2)的DMEM培养液培养,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EMT相关指标(a-SMA、VIM、snail)以及TGF-β/Smad信号通Nirogacestat路相关因Smad3、P-Smad3、Smad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TGF-β_(2)诱导后HTM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经TGF-β_(2)诱导后,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间质细胞标志物(a-SMA、VIM、snai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1)。经TGF-β_(2)诱导后,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mad7的mRNA显著升高,但Smad7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结果显示,TGF-β_(2)诱导后HTM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结论TGF-β_(2)可诱导HTM细胞系发生EMT改变,增强细胞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 CSVD)总体负担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住院PF-03084014溶解度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其行CSVD总体负担评分。随访90 d、1年,根据有无卒中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之间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来探索CSVD总体负担对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90 d时,复发组25例(3.55%),未复发组679例(96.45%),两组在年龄、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脑动脉狭窄、CSVD总体负担、WMH、CMB、腔隙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动脉狭窄、CSVD总体负担是卒中复发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其保护因素;随访1年时,复发组100例(14.20%),未复发组604例(85.80%),两组在年龄、高血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压、糖尿病、空腹血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服用调脂药物、脑动脉狭窄、CSVD总体负担、WMH、CMB、腔隙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狭窄、CSVD总体负担、WMH、CMB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示:随访90 d AUC=0.823;随访1年,AUC=0.746,CSVD总体负担对90 d、1年卒中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CSVD总体负担与复发缺血性卒中存在相关性,CSVD总体负担是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未来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确认细节测指标。
基于铁死亡—化疗协同治疗的胰腺癌靶向脂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胰腺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诊断困难、侵袭性强、远处转移等特点,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当前,临床以盐酸吉西他滨为主的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不佳,并且新癌症疗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基因疗法等对胰腺癌基本无效。因此,当下急需探索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新方法。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rapid biomarker、焦亡、坏死的细胞死亡形式,能对KRAS突变的胰腺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铁死亡能逆转胰腺癌对传统凋亡类化疗药的耐药性,其与传统化疗联合可以产生显著的协同抑制效果。因此,基于铁死亡-化疗的联合治疗策略为传统疗法治疗不佳的胰腺癌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脂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lipid-coated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Lip-MSN)是一种将脂质膜包裹到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形成的纳米粒。作为联合药物递送载体,Lip-MSN不仅具有介孔二氧化硅与脂质体的优点,还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其内核介孔二氧化硅可以作为内部装载区容纳药物分子,并为整体结构提供支撑骨架来稳定外层的脂质膜;外层的脂质膜可以充当脂溶性药物的装载区,并通过包覆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实现内部装载药物的可控释放,提高介孔二氧化硅的生物相容性与胶体稳定性,并且更容易进行靶向分子或刺激响应型材料的功能修饰。RGD肽能特异性结合在整合素αvβ3和αvβ5受体上,而胰腺肿瘤细胞表面(如PANC-1细胞等)以及肿瘤基质中过度表达的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层粘连蛋白等均含有整合素αvβ3和αvβ5受体。因此,RGD肽可作为靶向胰腺癌的重要配体。本课题设计了一种RGD肽修饰的p H响应型脂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递送系统来同时包载递送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Era)与化疗药盐酸吉西他滨(gemcitabine hydrochloride,hcGEM),以期增强协同抗肿瘤效果,减少药物给药剂量并且降低药物的系统毒性。该递送系统不仅能通过表面修饰的RGD肽主动将药物靶向递送至整合素受体高表达的胰腺肿瘤组织,还能在肿瘤酸性微环境内实现协同治疗药物的p H敏感释放,在降低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药物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首先,利用CCK8法考察了不同铁死亡诱导剂联合hcGEM对胰腺癌细胞的协同抑制效果,发现三种铁死亡诱导剂均能不同程度地协同抑制PANC-1细胞以及耐hcGEM的PANC-1细胞(PANC-1/hcGEM)。其中,hcGEM-Era 4:1组能在所有浓度下协同抑制PANC-1细胞与PANC-1/hcGEM细胞,故后续以hcGEM与Era为主药进行处方研究。其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hcGEM与Era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hcGEM的浓度在2~250μg/m L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相关(R~2=1),线性回归方程为A=0.4572 C+0.3902;Era的浓度在2~250μg/m L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相关(R~2=0.9999),线性回归方程为A=0.3352 C+0.0969。经考察验证,两种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精密度以及提取回收率均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hcGEM与Era两种药物的含量测定及体外释放含量测定,为后续处方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再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以MSN粒径作为指标进行了合成工艺的优化,确定了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即CTAB与TEOS摩尔比为1:5,搅拌速度为600 rpm,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为2 h以及滴加速度为1 m L/min。采用最佳反应条件合成的MSN平均粒径为116.47±0.91 nm,PDI为0.24±0.01。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显示,单个MSN粒径为50 nm,形貌呈球形,分散性良好,介孔孔道有序。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结果提示,该MSN比表面积为745.799 m~2/g,孔容积为0.978cm~3/g,平均孔径为5.687 nm。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薄膜水化法制备了共载hcGEM与Era的RGD修饰的p H敏selleck激酶抑制剂感脂质介孔二氧化硅(hcGEM/Era RGD-Lip-MSN),并通过改变MSN与脂质的投量比以及Era的投入量筛选出以hcGEM与Era最佳协同抑制摩尔比4:1载药的处方。在该处方下,hcGEM/Era RGD-Lip-MSN的平均粒径为140.57±2.93 nm,PDI为0.22±0.13,Zeta电位为-58.80±0.65 m V;hcGEM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37.45%与11.05%;Era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78.96%与4.89%,hcGEM与Era摩尔比为4.13:1。透射电镜显示,hcGEM/Era RGD-Lip-MSN的粒径在70 nm左右,表面覆有脂质膜。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显示,hcGEM/Era RGD-Lip-MSN在中性释放条件下释放缓慢,在48 h时hcGEM与Era累计释放率分别为30.23%与44.71%;在酸性释放环境下释放初期表现出“突释”效应,在48 h时hcGEM与Era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6.46%与79.24%,总体释放特性表现出p H响应释放特性,并基本按照hcGEM与Era摩尔比4:1释放。制备的hcGEM/Era RGD-Lip-MSN能包载最佳协同抑制摩尔比4:1的两种药物,体外释放特性满足预期要求,为后续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体外实验中,首先采用CCK8法进行了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空白RGD-Lip-Galunisertib MWMSN对PANC-1细胞几乎无毒性;hcGEM/Era RGD-Lip-MSN处理组,hcGEM RGD-Lip-MSN处理组,hcGEM+Era处理组以及hcGEM处理组的IC_(50)分别为0.4302,1.635,0.3159以及1.327μmol/L。hcGEM/Era RGD-Lip-MSN处理组对PANC-1细胞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hcGEM RGD-Lip-MSN处理组或hcGEM处理组(P<0.05),而与hcGEM+Era处理组相比,两者的细胞抑制率接近。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hcGEM/Era RGD-Lip-MSN处理组对PANC-1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显著强于hcGEM处理组或Era处理组(P<0.01),但与hcGEM+Era处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试剂盒对不同药物处理组细胞内的ROS,MDA以及GSH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hcGEM/Era Lip-MSN处理组相比,hcGEM/Era RGD-Lip-MSN可以显著提高胞内ROS与MDA含量,降低胞内GSH含量(P<0.05)。此外,与DMSO处理组相比,hcGEM能显著提高胞内ROS与MDA含量,降低胞内GSH含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hcGEM/Era Lip-MSN处理组相比,hcGEM/Era RGD-Lip-MSN处理组的胞内GPX4、xCT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不同处理组细胞对荧光物质的摄取,发现共载水溶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与脂溶性荧光染料香豆素6的RGD修饰的脂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Rh B/C6 RGD-Lip-MSN)处理组细胞内的红色荧光强度最强,而绿色荧光强度与游离组相当,说明Rh B/C6 RGD-Lip-MSN可以有效将两种荧光物质靶向递送入PANC-1细胞内。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不同药物处理组细胞存活情况。结果显示,hcGEM/Era RGD-Lip-MSN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hcGEM/Era RGD-Lip-MSN+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处理组(P<0.01),表明hcGEM/Era RGD-Lip-MSN对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部分来源于铁死亡,而这种效果可以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抑制。hcGEM/Era RGD-Lip-MSN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hcGEM/Era Lip-MSN处理组(P<0.05),说明hcGEM/Era RGD-Lip-MSN能更加有效地将hcGEM与Era递送入细胞来发挥更强的增殖抑制效果。体内药效学研究首先通过肿瘤组织块移植的方法建立了胰腺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通过分析裸鼠肿瘤体积大小,重量以及裸鼠体重变化等来评估不同药物制剂的体内抗肿瘤疗效与系统毒性。结果显示,hcGEM+Era给药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hcGEM给药组或Era给药组(P<0.05),说明hcGEM联合Era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抑制效果。hcGEM/Era RGD-Lip-MSN给药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hcGEM+Era给药组(P<0.05),并且hcGEM/Era RGD-Lip-MSN给药组的裸鼠体重逐渐增加而hcGEM+Era给药组的裸鼠体重下降明显(P<0.05),说明hcGEM/Era RGD-Lip-MSN共递送hcGEM与Era可以提高两药的肿瘤抑制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hcGEM/Era RGD-Lip-MSN给药组的肿瘤体积始终略小于hcGEM/Era Lip-MSN给药组,说明hcGEM/Era RGD-Lip-MSN给药组的肿瘤抑制效果略优于hcGEM/Era Lip-MSN给药组。因此,hcGEM/Era RGD-Lip-MSN共递送hcGEM与Era可以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两药的肿瘤抑制效果。以上所有研究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hcGEM/Era RGD-Lip-MSN能同时包载递送铁死亡诱导剂Era与化疗药hcGEM,并通过联合不同的细胞死亡机制,RGD靶向递送以及p H敏感释放等设计在降低两药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药物的肿瘤抑制效果,为基于铁死亡-化疗联合治疗策略的纳米递送系统研究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