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确认细节桥(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OPCAB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现状、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PCAB患者Hydrophobic fumed silica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HAMD-24评分1~30分,可能有抑郁症33例(22.00%),轻度或中度抑郁症24例(16.00%),抑郁症状伴发率为38.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发抑郁MDV3100使用方法症状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离异/丧偶/未婚患者占比和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外向性、开放性和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文化水平、神经质是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向性、社会支持是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OPCAB患者术后存在较高的抑郁症状伴发风险,NYHA心功能分级、文化水平、外向性、神经质、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症状形成的重要因素。
Author: admin
抗苗勒氏管激素对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卵巢功能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等对出现化疗诱导闭经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卵巢功能衰竭(ovarian failure,OVF)的预测价值,以优化辅助治疗策略及保护生育功能。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60例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含环磷酰胺化疗方案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监测化疗前后血清中的AM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变化。根据化疗结束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时,E2、FSH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biosynthesis是否维持在绝经后参考范围内,分为OVF组和卵巢功能恢复(ovarian recovery,OVR)组,分析对化疗后OVF的预测价值。结果:化疗前AMH预测化疗后24个月卵巢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37(95%CI为0.719~0.920),年龄联合化疗前血清AMH等预测的AUC为0.924(95%CI为0.826~0.977)。化疗前的AMHselleck NMR≤1.05 ng/mL,1个疗程化疗后AMH≤0.56 ng/mL,化疗结束后3~6个月FSH>25.01 U/L及诊断Enasidenib溶解度年龄>37岁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血清AMH联合E2和FSH检测对鉴别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是否OVF有重要价值,可将AMH纳入化疗前常规检测。
乳腺癌患者术后因可疑内膜病变行宫腔镜诊治291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因可疑子宫内膜病变行宫腔镜诊治的病理类型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或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等原因行宫腔镜诊治,且同时合并乳腺癌手术病史的29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不同分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子宫内膜病变中以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63.23%),恶性病变(EIN/ECa)占比9.62%。(2)异常子宫出血对于预测内膜病变的良恶性比子宫内膜厚度更具有临床意义(P=0.017);恶性病变的宫腔深度较良性病变更深(P=0.014)。(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治疗组(包括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内膜恶性病变率(7.51%)显著低于未用药组(19.23%)[OR(95%CI)=0.34(0.14,0.80),P=0.014];就单药而言,托瑞米芬具有保护效应[OR(95%CI)=0.28(0.10,0.70),P=0.011]。芳香化酶抑制剂组的恶变率(9.52%)也低于未用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ORTalazoparib MW(95%CI)=0.44(0.0cancer and oncology8,2.21),P=0.489]。(4)23.73%(42/177)保留子宫的患者在宫腔镜手术后接受口服或宫腔释放孕激素预防子宫内膜病变复发,与无用药组相比复发率显著降低(11.90%vs. 26.67%)[OR(95%CI)=0.37(0.14,1.02),P=0.048]。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因医学指征行宫腔镜检查,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息肉,恶性病变率约10%;异常子宫出血、宫腔深度对于预测良恶性具有较明确的临床意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似乎不是导致子宫内膜癌的显著危险因素,托瑞米芬反Dolutegravir而显示有保护性效应,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良性病变者采用孕激素制剂预防复发是有效的。
铜和磺胺甲唑复合污染下人工湿地对禽畜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
为研究人工湿地同步去除养殖尾水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效果,文章以铜(Cu)和磺胺甲唑(Sulfamethoxazole, SMZ)为例,设计了5组小试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处理不同重金属-抗生素复合水平的养殖尾水(A:空白; B:Cu 2 mg/L; C:Cu 2 mg/L, SMZ 5 mg/L; D:Cu 20 mg/L, SMZ 0.2 mg/L; E:Cu 20 mg/L, SMZ5 mg/L),探究复合污染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复合污染下人工湿地对模拟禽畜养殖尾水中的N、P、化学需氧量(ChemicaMRTX1133体外l Oxygen Demands, COD)、Cu和SMZ仍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和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各组平均去除率均达到99%,复合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 NH3-N)和总氮(TotThai medicinal plantsal Nitrogen, TN)的去除上。添加不同浓度Cu和SMZ后,selleck抑制剂各组NH3-N平均去除率依次为81.75%、87.59%、79.50%、74.45%和65.41%, TN平均去除率依次为81.59%、87.63%、80.82%、74.15%和67.56%, C、D和E组植物地下部分干重分别较A组下降了22.22%、30.58%和30.64%,复合污染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使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变化,一些在氮去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比如Propionicicella和Bacillus丰度降低,从而影响NH3-N和TN的去除。
寄生原虫DNA解旋酶家族研究进展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是人和动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DNA解旋酶是一类参与几乎所有生物DNA代谢的重要解旋酶,目前原虫DNA解旋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恶性疟原虫,且被报道的DNA解旋酶多为人类或酵母的同源物,其保守基序与人类、酵母等都存在差异,是研究抗原虫药物的重要潜在靶标。笔者主要综述了经典解旋酶的保守结构域及其功能特点,介绍了各个解旋酶的极性与偏好底物等生化特性,汇总了已selleck产品报道原虫DNA解旋酶的种类。目前报道的DNA解旋酶大多集中在恶性点击此处疟原虫,其中疟原虫含18种,利士曼原虫含3种,布氏锥虫和兔脑原虫均含2种,弓形虫含1种。同时介绍了目前原虫中较为引人关注DNA解旋酶:RecQ家族、DEAD-box家族、UvrD解旋酶家族和RuvB家族的功能研究进展,其中DEAD-box家族中有3种疟原虫特异性解旋酶PfPSH1/H2/H3并未在宿主人类中发现相似物,另一种解旋酶UvrD则与人类、小鼠、秀丽隐杆线虫等无同源性,而与细菌、真菌等同源性较高。笔者对原虫DNA解旋酶的基本特性和功能进行综述,阐述了目前原虫DNA解旋酶的研究进展及Kidney safety biomarkers其作为药物靶标的可能性,以期为抗原虫药物靶标筛选及原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Exendin-4对h IAPP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Exendin-4对人源胰岛淀粉样多肽(h IAPP)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INS-1E,加入2.5、5、10、20μmol/L的hPanobinostat供应商IAPP培养48 h,建立hIAPP诱导细胞凋亡模型。20、50、100 nmol/L Exendin-4预处理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有效的药物剂量。随后实验分为空白组、Exendin-4组、h IAPP模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组、h IAPP+Exendin-4组以及阳性对照组。LDH释放检测法分析膜通透性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水平;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以及Bad的表达。结果 20μmol/L的hIAPP可以明显抑制INS-1E细胞增殖,增加LDH的释放,增加细胞内ATP的消耗,增加去极化线粒体膜电位比例,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Bad的表达(均P<0.05)。与hIAPP组相比,h IAPP+Exendin-4组能够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减少LDH释放,缓解ATP消耗,降低去极化线粒体膜电位的比例,上调Bcl-2并下调Bax和Bad的蛋白表达(均P<0.05)。同Nirmatrelvir试剂时单独应用Exendin-4不会对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结论 Exendin-4对由hIAPP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 G)指数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Oral antibiotics43例冠Enasidenib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9例,女64例,年龄(60.92±11.13)岁,均行PCI治疗并完成术后随访。根据随访期间发生ISR情况将其分为ISR组(45例)和非ISR组(19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PCI术前和术后的生化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吸烟、合并糖尿病人数比例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病、体质量指数(BMI)、Gensini评分、支架植入总数、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前,ISR组的TC、TG、FBG和Ty G指数水平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复查造影时,ISR组Ty G指数水平和Ty G指数未达标人数比例大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6.592)、合并糖尿病(OR=3.843)、复查时Ty G指数未达标(OR=23.273)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 selleck PD0325901<0.05)。结论 Ty G指数升高会增加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PCI术后应加强患者控制Ty G指数的管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抑制剂AZ-5104可以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改善肝脏纤维化症状
目的观察靶向性抑制Alpelisib体内实验剂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抑制剂AZ-5104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症状的影响,探讨AZ-5104改善肝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了12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常规组、模Global ocean microbiome型组和给药组,每组4只。除常规组外,其余两组腹腔注射浓度为20%(0.8g/kg)的CCl_(4),3 d/次,共注射4次,同时喂养高脂饲料和含有5%蔗糖的饮用水。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AZ-5104,CCl_(4)注射完成后次日注射药物,第3天不做处理,重复4次上述操作,第4次药物注射完成后,处死小鼠取材,取材后对小鼠肝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测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CCl_(4)所诱导的模型组与常规组比较后,肝小叶内部结构严重损坏,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数量明显增多,并且有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形成;GNE-140而给药组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症状明显改善,肝脏纤维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ndMT)明显减弱。结论 AZ-5104作为靶向性抑制EGFR的抑制剂可以改善小鼠肝脏纤维化,其抗纤维化效果的发挥可能与抑制纤维化过程中EndMT密切相关。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www.selleck.cn/products/emricasan-idn-6556-pf-03491390龄化社会,多病共存逐渐增加,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病,积极探索对其的中西医结合防治Calakmul biosphere reserve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认知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而随着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认识的不断深化,“瘀”与“毒”对两者并此网站病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学界关注。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共通性,“异病同治”理论为中医临床辨治病机相同的不同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符合现代医学对多病共存整体性和个体化的防治原则。基于此,本文系统提出了“瘀毒互结”为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病机,探讨了活血解毒方药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酰胺代谢,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抑制细胞焦亡、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分裂和调节DNA甲基化等方面异病同治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和认知障碍研究提供思路。
Monaco计划系统Inc参数对左侧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影响
目的 研究Monaco计划系统中Inc参数不同取值对左侧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的剂量学影响Trichostatin A,为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7例左侧根治性乳腺癌放疗患者,在Monaco计划系统中对每例患者分别以10°、20°、30°、40°Inc值Ceralasertib核磁设计四组VMAT计划,除Inc参数外,其余优化参数均保持不变。统计同一患者不同Inc参数值下VMAT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与危及器官受量差异,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计划质量。结果 Inc参数改变对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medial oblique axis靶区最大剂量D2%(包绕2%靶区体积的剂量)、最小剂量D98%(包绕98%靶区体积的剂量)、D50%(包绕50%靶区体积的剂量)、55 Gy剂量包绕的体积百分比V 55Gy,以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index, CI)、靶区均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 H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528、F=15.154、F=15.513、F=16.979、F=4.632、F=14.277,P<0.05);机器输出跳数(monitorunit, MU)有统计学差异(F=4.632,P<0.05);患侧肺V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24,P<0.05);其余组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左侧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小数值Inc参数VMAT计划在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同时剂量分布好,但机器输出跳数增加;40°Inc参数值不适用于乳腺癌VMAT计划设计,超出范围的高量会增加皮肤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