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esin 1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Maresin 1(MaR1)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更多I/R组)、MaR1治疗组(I/R+MaR1组)、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I/R+MaR1+LY294002组),每组6只。I/R组、I/R+MaR1组及I/R+MaR1+LY294002组大鼠通过阻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60 min,再灌注6 h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仅开腹和关腹,不阻断血流,I/R+MaR1组在肝缺血再灌注前1 h腹腔注射4 mg/kg MaR1,I/R+MaR1+LY294002组在肝缺血再灌注前30Mobile social media min腹腔注射LY294002 0.5 mg/kg,其余处理同I/R+MAR1组。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血肝功能、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肝损伤明显,而I/R+MaR1组肝损伤明显减轻。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中ALT、AST、乳酸脱氢酶(LDH)、TNF-α、IL-1β、IL-6、IL-10水平均升高,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购买LY2157299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I/R组比较,I/R+MaR1组血清中ALT、AST、LDH、TNF-α、IL-1β、IL-6水平均降低(均P<0.05),肝组织MDA水平均降低,而IL-10、SOD、CAT、GSH水平升高(均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p-PI3K、p-Akt、Nrf2、HO-1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而I/R+MaR1组p-PI3K、p-Akt、Nrf2、HO-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均P<0.05)。然而,上述MaR1的治疗作用被PI3K抑制剂LY294002逆转。结论 MaR1通过上调PI3K/Akt/Nrf2/HO-1通路抑制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进行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wnt-c59-c59.html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度。结果:常规心电图与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64.62%(137/212)以及92.92%(197/212),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比较常规心电图以及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的Anti-biotic prophylaxis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表明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53.30%、76.19%以及15.38%明显低于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的96.32%、86.29%以及86.67%,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率、Adavosertib生产商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rtpatc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更高。

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扩增小鼠原代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的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以及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贴壁培养进行体外扩增。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CD31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表型进行鉴定、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结果 实验成功获取小鼠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原代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培养24 h后迅速贴壁,3~6 d内迅速生长,呈梭形,单层排列,培养6~8 d可长满培养皿底,呈铺路石样排布。MTT法测得培养第2代小鼠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倒“S”形。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差速贴壁联合磁珠纯化的CD31~+的MMECs细胞购买Puromycin可达9PS-341试剂7.0%以上。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分离小鼠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开展与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方Chengjiang Biota法和技术手段。

乳腺癌EGFR、Ki-67、CerbB-2表达的临床价值与预后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67、CerbB-2表达与临床分期、血脂代谢、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收治的35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就诊的11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病理组织EGFR、Ki-67、CerbB-2表达情况。比较EGFR、Ki-67、CerbB-2不同表达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特征。采用COX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EGFR、Ki-67、CerbB-2不同表达患者以及不同分期患者的预后。结果乳腺癌组EGFR阳性86例(24.09%),Ki-67阳性296例(82.91%),CerbB-2阳性217例(60.78%)。对照组EGFR、Ki-67、CerbB-2均为阴性。乳腺癌组的血浆TG、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Horganelle biogenesisDL-C水平低于对照组点击此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EGFR、Ki-67、CerbB-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EGFR、Ki-67、CerbB-2阳性患者中Ⅱ~Ⅲ期的比例高于阴性患者,0~Ⅰ期的比例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EGFR、Ki-67、CerbB-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血浆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EGFR、Ki-67、CerbB-2是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EGFR、Ki-67、CerbB-2不同表达患者以及不同分期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Ki-67、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临床分期越高EGFR、Ki-67、CerbB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AY-73-4506.html-2阳性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乳腺癌可能影响血脂代谢。

驻景丸加减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视网膜自噬的影响

目的:探讨驻景丸加减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视网膜自噬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近视模型组以及中药干预组,每组10只。除了阴性对照PLX5622组外,近视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小鼠均使用半透明EP管遮盖右眼制成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中药干预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Rapamycin.html灌胃驻景丸加减方混悬液0.546g/(kg·d)(0.15mL/d),阴性对照组、近视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0.15mL/d),共4wk。分别于实验开始、实验结束,使用带状检影镜测量小鼠右眼屈光度,A超测量小鼠右眼眼轴长度。实验结束时,取所有小鼠右眼进行检测,免疫荧光法定位和检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活性与迁移;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自噬小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视网膜组织自噬标志物LC3Ⅱ和p62蛋白定量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结束时小鼠右眼屈光度示,近视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形成相对近视,近视模型组、中药干预组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实验结束时,近视模型组、中药干预组眼轴长度较阴性对照组眼轴长度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法定位和检测Iba1示,近视模型组视网膜中Iba1的平均光密度增加趋势最明显,阴性对照组增高趋势次之,中药干预组有降低趋势,近视模型组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中药干预组较近视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发现近视模型组、中药干预组Iba1向神经节细胞层迁移。透射电镜示,近视模型组、中药干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观察到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法、q-PCR检测结果示,LC3Ⅱ、p62表达在中药干预组增加趋势最明显、近视模型组其次、阴性对照组最低。结论:驻景丸加减方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强FMedical professionalismDM小鼠视网膜自噬。

肝移植联合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探索

目的 分析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联合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adenovirus-mebiomimetic transformationdiated delivery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ADV-TK/GCV)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使更多超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患者从中获益。方法 收集笔者团队2007年至今采用LT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联合ADV-TK/GCV将患者分为单纯LT组和LT+ADV-TK/GCV组,比较总体肝细胞癌患者及其INCB018424说明书中超米兰标准患者行单纯LT和LT+ADV-TK/GCV治疗后的5年累积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同时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LT术后长期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216例,其中单纯LT组134例、LT+ADV-TK/GCV组82例,单纯LT组和LT+ADV-TK/GCV组累积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9%和48.5%、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1.5%和44.5%。216例肝细胞癌患者中超米兰标准患者162例,超米兰标准患者中单纯LT者101例、LT+ADV-TK/GCV者61例。所有肝细胞癌患者和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的单纯LT组和LT+ADV-TK/GCV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肝细胞癌患者分析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分析发现,LT+ADV-TK/GCV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优于单纯LT患者(χ2=4.11,P=0.047),但未发现二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7个月生存时间为界,P=0.46、P=0.06)。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LT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发现,患者的年龄小、累积肿瘤直径大及术前TNM分期晚降低LT术后患者无复发生存概率(P<0.05),而未发现联合ADV-TK/GCV治疗对长期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P>0.05);同时发现累积肿瘤直径越小、术前TNM分期早、术前血清甲胎蛋白≤400μg/L及联合ADV-TK/GCV治疗能提高LT术后患者长期总生存率(P<0.05)。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看,LT+ADV-TK/GCV治疗能改善超米兰标准肝更多细胞癌患者LT术后的长期总生存率,从而使更多LT患者从中获益。

乳腺癌组织RASAL2 GATA6及ASCL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大鼠肉瘤蛋白活化因子2(RASAL2)、转录调节因子(GATA6)、转录因子(ASCL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Dinaciclib分子式17年6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SAL2、GATA6、ASCL2的表达情况,统计对比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RASAL2、GATA6、ASCL2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ASAL2、GATA6、AS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RASAL2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GATA6、ASCL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RASAL2、GATA6、ASCL2阳性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RASAL2、GATA6、ASCL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乳腺癌RASAL2阴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阳性表达患者,GATA6、ASCL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中RA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SAL2呈现低表达,GATA6、ASCL2呈现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Naporafenib溶解度、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联,RASAL2、GATA6、ASCL2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效果判断的参考指标。

糖基修饰的GLP-1/胰高血糖素受体双重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并且患者往往伴随肥胖。高血糖和肥胖共同引起许多心血管和代谢类疾病。开发同时具有降糖和减重活性的药物已成为热点。内源性多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其受体(GLP-1R)结合后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活性,同时还具有保护心血管、减缓胃排空速度、增加饱腹感等作用,在降糖和减重药物开发中极具潜力。目前,基于GLP-1的药物开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发展长效化策略,提高其体内稳定性,二是开发能同时激活GLP-1R及其他受体的多重受体激动剂。课题组此前将GLP-1和胰高血糖素的序列杂合,发现了具有GLP-1R和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活性的多Baf-A1 molecular weight肽x GLP/GCG-13,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展现出良好的降糖和减重活性。然而,x GLP/GCG-13的体内半衰期较短(t_(1/2)=0.4 aromatic amino acid biosynthesish),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开发。基于上述背景和研究基础,本课题以x GLP/GCG-13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进一步结构改造和生物评价,以期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将x GLP/GCG-13的Ser_2用非天然氨基酸D-Ser替换,以提高对二肽基肽酶-4(DPP-Ⅳ)的耐受性。鉴于糖基修饰可提高多肽的稳定性,将x GLP/GCG-13的Ser_(11)到Trp_(25)依次用糖基(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替换,共合成30个新型糖肽。(2)通过细胞实验PLX5622抑制剂测定了糖肽1a-o及2a-o对GLP-1R和GCGR的激动活性,分析其构效关系,筛选出双重受体激动活性最强的糖肽化合物1f(GLP-1R EC_(50)=0.061±0.024 n M,GCGR EC_(50)=0.21±0.08 n M)。(3)药代动力学实验显示,与x GLP/GCG-13相比,1f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显著提高(t_(1/2)=3.1 h),与上市药物liraglutide相当,证明了糖基修饰对多肽长效化的作用。(4)小鼠实验证明,1f具有优异的急性降糖活性和摄食抑制能力。糖尿病db/db小鼠经四周的1f治疗后,糖耐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显著提升,效果优于liraglutide治疗组。肥胖DIO小鼠经三周的1f治疗后,体重减轻26.3%,脂肪含量减少36.0%,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指标显著改善,效果优于liraglutide和cotadutide。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了具有GLP-1R和GCGR双重受体激动活性的新型糖肽1f,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优异的降糖和减重活性。糖基修饰显著延长了1f的体内半衰期,证明了糖基修饰是多肽药物长效化的有效策略。

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心non-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更多痛患者106例作为研究资料,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等维度评分显著提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13.2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绞痛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获悉更多改善心绞痛症状,并进一步疏导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放疗治疗不同分子亚型老年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放疗治疗不同分子亚型老年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dual-phenotyp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选择2016—2017年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晚期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2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根据分子亚型又将两组分别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对照组采用每天1次,每次1.8~2.0 Gy的常规分割放疗方案,每周照射5 d,共放疗25~28次。试验组放疗方式同对照组,在放疗期间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剂量为260 mg·m-2,静脉滴注30 min,每3周给药1次,至放疗结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后1年乳房外形评级情况、5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患者的总有效率(RR,60.00%、53.85%、83.33%、88.10Compound C临床试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亚型的RR(10.00%、14.29%、62.50%、73.1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患者的肿瘤控制率(DCR,80.00%、84.62%、 93.33%、 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亚型的DCR (20.00%、 50.00%、 81.25%、 92.68%),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患者治疗后1年乳房外形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同亚型(P<0.05)。不同的年龄、临床近期疗效、分子分型、治疗措施的乳腺癌患者,其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70岁为5年无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分子分型、治疗措施为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26%、41.24%(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Ipatasertib核磁的血液学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84%、53.61%(P>0.05)。结论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放疗能有效提升不同分子亚型老年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治疗后1年乳房外形评级,提高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安全性较高。而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分子分型、治疗措施,临床上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