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6-5p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验证

目的 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6-5p在乳腺癌(BC)中的作用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BC的队列数据集来自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分析。在临床验证中,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接受手术的BC患者(BC组),获取BC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另纳入同期1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获取其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组织及血清miR-16-5p表达。所有BC患者至少随访3年。结果 共鉴定出19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根据logFC≥1.5或logFC≤-1.5阈值,miR-16-5p表达显著下调,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miR-16-5p区分BC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5%CI:0.68~0.79),且miR-16-5p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13),因此miR-16-5p可作为候选miRNA。在临床验证集中,BC组织miR-16-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46(0.29,0.66)vs. 0.82(0.56,1.08),P<0.001]。且BC患者血清miR-16-5p相对表达Informed consent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34(0.15,0.50)vs. 0.99(0.70,1.20),P<0.001]。ROC曲线显示,当血清miR-16-5p相对表达量≤0.520时可良好地诊断BC患者,AUC值为0.897(95%CI:0.863~0.932)。BC患者血清样本和BC组织样本中miR-16-5p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_s=0.373,P<0.001)。血清miR-16-5p表达与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有关(P<0.05)。血清miR-16-5p低表达组是影响BC患者患者3年内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的独立预测生物标志物(P<0.05)。结论 血清miR-16-5p表达对Bselleck合成C有诊断效能,www.selleck.cn/products/3-methyladenine低血清miR-16-5p表达预示着BC患者更差的疾病进展情况和3年内预后不良。

国产化乳房触诊成像替代临床乳房触诊检查筛查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初步研究

目的 探究国产化乳房触诊成像检查(breast palpation imaging,BPI)替代临床乳房触诊检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筛查乳房肿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了乳腺超声检查、BPI及CBE的患者。以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作为乳房肿块检出的标准,比较BPI和CBE检出乳房肿块的效能及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乳房体积、肿块位置、肿块良恶性及肿块最大径对BPI检出乳房肿块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2例患者,在乳腺超声检出有肿块的90例患者中BPI、CBE检出有肿块者分别为76例、51例,在乳腺超声检出无肿块的12例患者中BPI、CBE均只检出11例无肿块,BPI检出乳房肿块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高于CBE(敏感度:84.4%比56.7www.selleck.cn/products/BAY-73-4506%;准确度:85.2%比60.7%),特异度相近(均为91.6%)。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BPI和CBE检出乳房肿块的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03(0.791,0.970)和0.799(0.747,0.851),前者高于后者(Z=2.494,P=0.013)。BPI结果与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518,P<0.001),CBE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204,P=0.002),BPI和CBE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65,P<0.001)。二元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良性肿块不易被BPI检出[OR(95%CI)为9确认细节.600(1.328,69.400),P=0.025],小体积(<350 mL)乳房肿块易被检出[OR(95%CI)为0.157(0.030,0.818),P=0.028],乳房肿块最大径对BPI筛检效果影响Bone infection不明显[OR(95%CI)为1.311(0.170,10.100),P=0.795]。结论 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BPI可以提高检出乳房肿块的敏感度,而且可以弥补CBE没有客观记录等不足,但目前BPI尚不能完全替代CBE。

苓桂术甘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水泛型室性早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水泛型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Supplies & Consumables-2022年1月于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120例阳虚水泛型室性早搏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心律震荡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均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震荡斜率(TS)及震荡初始(T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EG300分子量>0.05);治疗后,两组TS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O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确认细节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水泛型室性早搏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律震荡。

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目的:探讨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细胞)治疗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7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复发B-ALL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阿糖胞苷、泼尼松联合VDLD(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伊达比星)诱导治疗的35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CD19-CAR-T细胞治疗的35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近期疗效评估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Liproxstatin-1说明书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E7080体内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gal biotechnology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以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相关症状为主,32例发热,1例低血压,1例神经毒性;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以造血功能受抑、感染为主,3例肝脏毒副反应,2例神经毒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9-CAR-T细胞治疗复发B-ALL患儿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复发所致TNF-α、IL-6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类型以CRS相关症状为主,临床应用需警惕神经毒性与其他严重副作用。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及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A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经血培养确诊发生血流感染25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8例患者分离病原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0株(67.16%),革兰阳性菌61例(22.76%),真菌27株(10.0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53/268,19.78%)、大肠埃希菌(49/268,18.28%)、铜绿假单胞菌(41/268,15.30%)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268,11.57%)、金黄色葡萄球菌(17/268,6.34%)为主;真菌以热带念珠菌(25/268,9.33%)为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33/268,12.31%)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268,9.3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268,6.72%)和热带念珠菌(18/2patient medication knowledge68,6.7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35/268,13.06%)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268,5.60%)和大肠埃希菌(14/268,5.22%)。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低;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敏感。结论 AL化疗后粒缺患者合并BSI中,AMLAMG510溶解度分离病原菌种类多样,ALMK-4827L分离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加强监测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死亡。

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期患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ALL维持期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和研究组(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情况、血清Trichostatin A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感染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 M)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ALBiokinetic modelL维持期患儿,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GSKJ4能,减少感染发作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安全有效。

ICG-001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检测小分子抑制剂ICG-001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50和100μmol/L的小Chemical-defined medium分子抑制剂ICG-001处理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410和KYSE450,以溶剂DMSO处理细胞作为对照,进行细胞增殖活力、集Adezmapimod价格落形成能力、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检测;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CG-001处理细胞中相关分子(SKP2、Survivin和TCF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G-001处理可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410和KYSE450的增殖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可显著诱导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P<0.01);SKP2、Survivin和TCF4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ICG-001处理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ICG-001可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可诱导细胞发selleckchem S63845生G0/G1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β-catenin/TCF4的转录活性及其下游分子Survivin和SKP2的表达有关。

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调控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骨肉瘤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0例,RT-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4-3p的相对表达量。MG-63细胞转染miR-24-3p mimics或miR-24-3p inhibitor后,RT-qPCR检测miR-24-3p干MRTX849生产商扰及过表达效率。通过CCK-8及EdU实验评估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Lab Equipmen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FUT-175体外 blot检测PCN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miR-24-3p表达显著下调。敲降miR-24-3p表达后,CCK-8及EdU实验结果表明MG-63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降低(P<0.001)。过表达miR-24-3p表达后,CCK-8、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4-3p mimics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miR-24-3p inhibitor组PCN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iR-24-3p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且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靶点之一。

槲皮素-3-O-酰基酯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合成槲皮素-3-O-酰基酯,探索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芦丁为原料,经苄基化保护、酸水解、酯化反应,再经钯/碳(Pd/SB203580采购C)催化加氢脱苄基得到12种槲皮素-3-O-酰基酯,使用红外(IR)、氢谱(~behavioral immune system1H-NMR)、碳谱(~(13)C-NMR)、液质联用(ESI-MS)测定结构,采用邻二氮菲法和1,1-二苯-2-苦基肼(DPPH)法考察了12种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 光谱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抗氧化性实验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清除率(SC_(50))小于槲皮素或与槲皮素相当,提示3-OH不是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必需基团,目标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人胃癌细胞MGC-803、人ATM/ATR抑制剂前列腺癌细胞PC-3四株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与母体槲皮素比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不同封管方式在白血病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封管方式在白血病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80例白血病selleck激酶抑制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观察组采用低浓度肝素进行封管;比较两组管道相关指标(包括一次性植入成功率、管道维护时间和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Cells & Microorganisms后管路维护时间、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观察组管道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白血病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使用肝素和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均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低浓度肝素抗凝效果满意,其导管留置时间长、不良情Naporafenib MW绪少、生活能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