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冷冻球囊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经冷冻球囊治疗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152例。应用全自动仪进行检测血尿酸(SU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33a水平。对所有病人进行随访,心房颤动早期复发定义为冷冻球囊治疗后3个月内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出现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而且持续时间超过30 s。心房颤动晚期复发定义为冷冻球囊3个月后,GDC-0973说明书病人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出现心房颤动或者心房扑动等房性心律失常,而且持续时间超30 s。结果:1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均进行冷冻球囊治疗,随访时间为(10.38±3.8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在随访前3个月,35例(23.03%)病人出现心房颤动复发,在随访3个月后,19例(12.50%)病人出现心房颤动复发,依据病人的复发情况将病人分为早期复发组(35例)、早期未复发组(117例)及晚期复发组(19例)、晚期未复发组(133例)。冷冻球囊手术治疗后,早期复发组和未复发组hs-CRP、SUA、miR-133a水平、静息心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合并症数量、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hs-CRP、SUA、miR-133a水平、静息心率、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合并症数量、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显示确认细节,hs-CRP、SUA、miR-133a水平、静息心率、口服抗心律失常beta-lactam antibiotics药物、合并症数量、高血压是冷冻球囊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33a、SUA、hs-CRP水平是冷冻球囊手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miR-133a与经冷冻球囊治疗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有关。

α-常春藤皂苷调控SNX10介导的谷氨酰胺代谢抑制肠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研究

目的 研究干扰分选连接蛋白10(sorting nexin 10,SNX10)表达对人正常肠上皮FHC、NCM460细胞增殖、谷氨酰胺代谢的影响及α-常春藤皂苷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转染技术构建稳定敲低SNX10的Fultrasound in pain medicineHC、NCM460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效率;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MTT筛选α-常春藤皂苷实验浓度并检测其对SNX10表达的影响;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SNX10、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ABT-263complex 1,m TORC1)/c-myc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下游谷氨酰胺转运蛋白SLC7A5表达情况。结果 敲低SNX10后FHC、NCM460细胞增殖IDN-6556分子式异常加快(P<0.01),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异常升高(P<0.01),m TORC1/c-myc通路被激活,下游SLC7A5表达升高;而α-常春藤皂苷干预SNX10敲低细胞系后,细胞SNX10表达升高(P<0.05、0.01),且上述变化发生逆转并渐趋空载细胞水平。结论 SNX10有望成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及防治的新靶点,α-常春藤皂苷可逆转肠上皮细胞因SNX10敲低导致的快速增殖、m TORC1/c-myc信号通路活化及谷氨酰胺代谢的异常升高,从而抑制正常肠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社区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患者失眠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脂mitochondria biogenesis血症患者失眠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健康体检此网站的487例社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为失眠组以及好眠组。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睡眠质量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分级、婚姻状况、吸烟以及合并高血压或高血糖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姻状况中Bafilomycin A1核磁的单身及丧偶、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以及肥胖均是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婚姻状况中的单身及丧偶、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以及肥胖等是导致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患者需控制自身体质量,保证睡眠质量,促进自身代谢调节,帮助患者稳定病情。

TC2N通过调控MAPK/ERK通路在宫颈癌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第四大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病因。每年全球约有60多万的新发病例,30多万的死亡病例。虽然有效的筛查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也在发展和完善,但处于中晚期的宫颈癌患者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50%。因此探索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寻找有效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延缓或避免宫颈癌的复发至关重要。C2结构域是一个长度约为130个残基的Ca~(2+)结合结构域,存在于多种真核蛋白中。现已有研究表明,具有C2结构域的蛋白可在蛋白相互作用、细胞信号传导和肿瘤发生发展等多个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具有C2结构域的NEDD4L蛋白在卵巢癌中表达下调,并可调节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具有C2结构域的Smurf蛋白可直接与PIPKIγ的激酶结构域相互作用,进而调控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TC2N是一种具有C2结构域的蛋白,属于羧基末端型串联C2蛋白家族,其结构特征提示该蛋白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TC2N基因Tezacaftor分子式对于肺癌及乳腺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已有文章报道,我们拟进一步探索TC2N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阐明TC2N基因在宫颈癌增殖、凋亡中的作用机制,为发现宫颈癌新的癌基因、寻找新的有效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TC2N表达的检测。通过TCGA和Oncomine数据库分析TC2N m RNA在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实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免疫组化实验对人宫颈癌标本和配对癌旁正常宫颈标本中TC2N m 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2宫颈癌细胞(HeLa、Si Ha)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UCEC)中TC2N基因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的检测。通过q 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Si Ha)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UCEC)中TC2N m 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差异。3 TC2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相关性分析。通过89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分析TC2N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患者绝经前/后、HPV感染、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有无相关性。进一步,通过Kaplan-Meier方法分析TC2N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4检测TC2N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以及细胞凋亡实验分析TC2N基因差异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裸鼠成瘤实验分析TC2N基因差异表达对宫颈癌在体内生长情况的影响。5 TC2N基因在宫颈癌中调控增殖、凋亡的机制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TC2N基因调控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下游信号通路,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TC2N基因在宫颈癌细胞和裸鼠皮下移植瘤中对下游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通路抑制剂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进一步验证TC2N基因是否参与调控下游通路,从而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结果:1 TC2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和Oncomine数据库中的宫颈癌数据,评估TC2N m RNA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发现宫颈癌组织中TC2N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之后进一步分析了89个宫颈癌标本及89个匹配的癌旁正常宫颈标本中TC2N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TC2N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上调(P<0.01)。2宫颈癌细胞(HeLa、Si Ha)中TC2N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UCEC)。通过q RT-PCR实验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Si Ha)及宫颈上皮细胞(HUCEC)中TC2N m 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发现宫颈癌细胞(HeLa、Si Ha)中TC2N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细胞(HUCEC)(P<0.01)。3 TC2N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通过分析89例宫颈癌患者的TC2N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现TC2N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1),FIGO分期(P<0.05)以及淋巴结转移(P<0.05)呈正相关。通过Kaplan-Meier方法分析宫颈癌患者生存期与TC2N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发现TC2N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4干扰TC2N基因表达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分析TC2N基因差异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发现敲减TC2N基因抑制了宫颈癌细胞的增殖(P<0.01)、克隆形成(P<0.01),并增加了宫颈癌细胞凋亡(P<0.01)。采用裸鼠成瘤实验分析TC2N基因差异表达对宫颈癌在体内生长情况的影响,发现敲减TC2N基因抑制了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1)。提示TC2N基因可能是一个待定的癌基因。5 TC2N基因通过激活MAPK/ERK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TC2N基因差异表达的宫颈癌细胞进行分析,发现574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且差异表达基因在MAPK通路中明显富集。为确定TC2N基因是否参与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在体外宫颈癌细胞及体内裸鼠皮下移植瘤中差异表达TC2N基因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APK/ERK通路相关靶基因的蛋白质表达,结果表明敲减TC2N基因可显著抑制MAPK/ERK通路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活性,通路相关靶基因Raf、p-ERK、c-Fos及c-Myc的蛋白质表达明显下调。进一步在过表达TC2N基因的宫颈癌细胞中应用MAPK通路抑制剂U0126,发现应用通路抑制剂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逆转了TC2N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TC2N基因在宫颈癌中参与调控了MAPK/ERK信号AZD1152-HQPA半抑制浓度通路。结论:1 TC2N基因是宫颈癌新的癌基因,其在宫颈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2 TC2N基因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3 TC2N基因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

子宫内膜癌内源性多肽PDAEP-1体外抗肿瘤活性分析

目的 通过多肽组学分析,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筛选获得具有潜在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多肽。方法 收集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以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子宫内膜样本为对照),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获得子宫内膜癌特异性内源性多肽,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具有潜在活性的功能多肽,使用CCK-8实验、Transwell及划痕实验验证多肽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并以PCR、Western Blot方法选择性观察多肽对Wnt/β-catenin/EMT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鉴定获得序列为TAGNVLMH的多肽(PDAEP-1)对应前体为SLC38A10,其表达水平LXH254体内实验剂量与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该多肽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后Vimentin、β-Rapamycin浓度catenin两者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而E-cadherin则上调。neuroimaging biomarkers结论 通过调变Wnt/β-catenin/EMT通路相关分子,内源性多肽PDAEP-1在体外有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抗肿瘤活性,具有潜在的诊疗应用价值。

通窍醒神汤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窍醒神汤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4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醒神汤。观察2组患者疗效、脑水肿、血流参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2、4周2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ErdafitinibP<0.05),观察组治疗2、4周脑水肿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及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及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6、hs-CRP、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parenteral antibiotics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www.selleck.cn/products/gdc-0068L-6、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窍醒神汤能加速减轻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脑内血肿及周围水肿吸收,继而减轻脑组织水肿,并减轻患者神经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内向整流机械门控双孔钾离子通道拮抗剂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向整流机械门控双孔钾VP-16小鼠离子通道(TREK-1)拮抗剂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结合孤养法造模,筛选抑郁症大鼠18只,随机分为抑郁+生理盐水组、抑郁+氟西汀组及抑郁+SID1900组,每组6只;筛选同质性较高的正常饲养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组、正常+氟西汀组和正常+SID1900组,每组6只,分别腹腔注射氟西汀,SID1900以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的新生细胞及新生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结果 抑郁+生理盐水组糖水偏好、开放场实验水平路程、垂直站立次数、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生理盐水组,强迫游泳累计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生理盐水组比较,正常+氟西汀组和正常+SID1900组5′-溴-2′-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selleck合成抑郁+生理盐水组BrdU阳性细胞数、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TUNEL/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抑郁+氟西汀组和抑郁+SID1900组BrdU阳性细胞数、NeuN/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抑郁+生理盐水组,TUNEL/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抑郁+生理盐水组(P<0.05,P<0.01)。与抑郁+氟西汀组比较,抑郁+SID1900组大鼠强迫游泳累计不动时间明显减少[(52.29±17.43)s vs(98.26±18.90)s],体质量[(509.28±20.54)g vs(461.03±Prosthesis associated infection17.29)g]、NeuN/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510.83±67.29)个vs(369.20±54.01)个]明显增加(P<0.05)。结论 TREK-1拮抗剂可能通过改善受损的海马神经再生及细胞存活来缓解大鼠的抑郁样症状。

基于双层感知机网络的乳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

目的:利用左乳腺癌靶区的解剖结构几何特性与对应放疗计划的计划设计参数、部分关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信息建立双层感知机网络,实现新患者放疗Ferrostatin-1体内计划的自动设计以及部分关键DVH信息的预测。方法:采集50例左乳腺癌IMRT计划,提取靶区的重叠体积直方图特征、靶区切线角度特征作为输入特征,射野角度、目标函数参数以及部分关键DVH信息作为输出特征,训练双层感知机网络,预测10例新患者IMRT计划的射野角度和目标函数参数用于设计自动计划,经配对t检验分析自动计划、手动计划的剂量学结果与部分关键DVH信息预测结果,以验证左乳腺癌IMRT计划自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Trichostatin A以及对部分关键DVH信息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自动计划基本满足临床要求;自动计划中靶区的D_(min)、D_(max)、D_(mean)、V_(prescription)、D_5、D_(95)、CI、HI,患侧肺的V_(20)、V_5,心脏的V_(20)与手动计划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计划设计耗时远小于手动计划设计耗时;预测的部分关键DVH信息包括PTV的D_(min)、D_(max)、D_(mean)、V_(prescription),患侧肺的V_(20)、V_5,心脏的V_(20),分别与手动计划和自动计划相比,仅在PTV的D_(mean)、V_(prescription)和患侧肺的V_(2gut micobiome0)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符合临床放疗需求和期望。结论:通过双层感知机网络设计的自动计划与手动计划质量相当,并且大大减少了设计的耗时,预测的关键剂量学信息也能为计划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色酮/香豆素-查耳酮杂合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据统计,近年来癌症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呈不断上升之势。仅2020年,全球新增约1 930万癌症患者,约1 000万人因此丧命。如这一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到2040年,全球将新增2 950万癌症患者,1 630PCP Remediation万人将死于癌症。抗肿瘤药物尽管仍是治疗癌症不可或缺的武器,但耐药性的产生使得现有药物已不能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迫在眉睫。色酮、香豆素和查耳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包括抗肿瘤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将色酮/香豆素与查耳酮杂合到一个分子中所形成的杂合体可同时与肿瘤细胞的多个作用靶点结合,具有提高抗肿瘤活性和克服耐药性的潜力。因此,色酮/香豆素-查耳酮杂合3-MA临床试验体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候选物。本文将归纳自2012年以来所发展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色酮/香豆素-查耳酮杂合体,并探讨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

加味红龙夏海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红龙夏海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红龙夏海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大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压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D-Lin-MC3-DMA核磁高,且观察组变化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O水平明显升高,ET-BYL719体内1、vWF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nature as medicine.05);两组IMT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IMT、斑块面积减少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红龙夏海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改善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