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和1;2;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产和粮食安全,给全球农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真菌病害的防治己成为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有效方法,但随着化学杀菌剂的大量使用,植物病原菌对已有的杀菌剂产生的多药抗性越来越普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作用机制新颖、克服耐药性的新型杀菌剂。在新型杀菌剂的研究中,含噁二唑的杂环体系因对细菌和真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关注。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以1,3,4-噁二唑和human fecal microbiota1,2,4-噁二唑为先导结构,利用药效团拼接原理,通过化学合成引入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系列噁二唑类化合物,经离体、活体抗真菌活性评价以及理论计算研究,得到了具有显著抑菌能力的活性分子,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探讨,评估其成药潜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三种苯甲酰肼和多种芳香醛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在1,3,4-噁二唑环的C(2)、C(5)位引入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共30种2,5-二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4a~41、5a~51和6a~6f),最高产率达90%,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和质谱(MS)等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及纯度。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底物适用性广,可用于各类2,5-二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2)评价了 30种2,5-二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对五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k对五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5i次之,其中化合物5k对玉米叶斑病原菌(E.turcicum)和番茄灰霉病原菌(B.cinereca)的抑制毒力优于阳性药剂多菌灵(Carbendazim),且在活体上仍保持了对B.cinerea和辣椒炭疽病原菌(C.capsica)的抑制作用,其防效分别为66.10%和82.34%。初步探讨了优选化合物的抑菌机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优选化合物可引起菌丝表面皱缩、干瘪,呈现扭曲折叠的菌丝形态,分子对接获悉更多结果表明,化合物5k可通过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与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氨基酸Y-27632 IC50残基结合,同时能影响B.cinerea菌体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并抑制SDH活力,使菌体的细胞受损,通过阻碍其能量代谢抑制菌体生长。理化性质计算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筛选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基本符合“类药性”原则,并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杀菌剂的潜力。(3)评价了 35种3,5-二取代-1,2,4-噁二唑衍生物(7a~7f、8a~8s和9a~9f)及中间体对五种植物病真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e的抑菌活性最强,7e次之。其中化合物8e对E.turcicum的抑制毒力优于阳性药多菌灵,并对C.capsica具有最低的EC50值(8.87μg/mL),在较低的剂量下就能发挥抑菌作用。通过活体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抑菌效果,化合物8e在活体组织上对C.capsica的防效为100%。初步探讨了高活性化合物的抑菌机制,SEM结果表明,活性单体可引起菌丝出现皱缩、干瘪,变成扭曲的菌丝形态,并能通过影响C.capsica菌体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及MDA的积累,抑制SDH的活性,造成菌体死亡。且该类化合物均符合“类药性”原则,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说明理论上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生物利用度,尤其是优选化合物8e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杀菌剂的潜力,可对其抗菌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4)以三种含N杂环的芳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四步反应合成并纯化得到了 33种含吡唑酰胺基或吡啶酰胺基的1,2,4-噁二唑衍生物(10a~10w)及中间体,最高产率达85%,并通过熔点测定、1H-NMR、13C-NMR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纯度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优化并建立了一种含氮杂环取代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工艺,该方法产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反应速度快,其中多数步骤省去了萃取及柱层析分离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前景。所得化合物结构中引入了吡唑基、吡啶基、酰胺键、1,2,4-噁二唑环、卤素、三氟甲基等活性基团,且基本符合“类药性”原则,可为后续抑菌活性研究提供良好的候选化合物。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对系列1,3,4-和1,2,4-噁二唑衍生物抗真菌活性进行研究,证实了噁二唑衍生物成为抑菌药物的潜力,并丰富了候选化合物的类型,为新型植物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稳心复律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稳心E7080 molecular weight复律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稳心复律汤,Fixed and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s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Immunology & Inflammation抑制剂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各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运用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复律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确保血压水平控制在最佳范围,减轻心脏功能损伤程度,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减轻对健康构成的威胁。

电图平面QRS-T夹角、CRP水平与急性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电图FUT-175体内实验剂量平面QRS-T夹角变化、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梗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均在治疗后对比ORS-T夹角大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QRS-T>90°,24例)、对照组(QRS-T≤90°,5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心脏彩超检查,之后以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CRP水平、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Bucladesine体外发生率,分析QRS-T夹角变化、CRP水平与急性心梗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具有高脂血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组间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CR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平面QRS-T夹角>90°、CRP水平≥13mg/L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研究组术后半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占16.67%;对照组术后半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占1.79%,组间对Medicine quality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3.962,P=0.047)。结论 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90°、CRP水平≥13mg/L是导致急性心梗患者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且QRS-T夹角检查能在临床进行重复测量,值得推广。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德市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收治的96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阿扎胞苷CL 318952生产商治疗,研究组应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DS、Naporafenib说明书SAS评分低于对照组materno-fetal medicin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应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临床缓解率较好,能够改善不良反应及血液指标,值得应用推广。

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肿瘤免疫组化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34例乳腺癌患者病理及MRI资料。根更多据免疫组化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阴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高表达或低表达。图像分析由2位不同级别乳腺亚专科医师分别阅片,如有争议,以高职称医师意见为准。动态增强图像及DWI图像经GE-ADW 4.6工作站处理后,由高职称医师判断。共纳入病灶形态、毛刺、ADC值、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及曲线类型等5个磁共振参数。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ER、PR阳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阴性患者,HER-2阴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阳性患者,ER阴性患者中早期强化率中位数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mediation model及阴性患者中5项磁共振参数没有差别。如果以毛刺及早期强化率预测ER、PR、HER-2状态,诊断效能较低。结论 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不同,其磁共振成像特征有一定差异,能给临床提供参考意见以及为进一步分析提供Belnacasan基础。

乳腺癌中ING4与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ING4与c-Myc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点击此处 收集73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G4与c-Myc蛋白的表达,应用SpLorlatinib MW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73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中,ING4蛋白阳性率为42.5%(31/7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6%,P <0.05),其与组织学分级Medicines information、淋巴结转移、ER和HER-2的表达有相关性(P <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PR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71.2%(52/7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1),其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和HER-2的表达均无关(P> 0.05)。ING4蛋白与cMyc蛋白呈负相关(r=-0.372,P <0.05)。ING4阳性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ING4阴性患者(P <0.05); c-Myc阳性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c-Myc阴性患者(P <0.05)。结论 ING4、c-Myc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两者表达呈负相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和潜在的生物学治疗靶点。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对湖羊垂体细胞增殖及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对湖羊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qPCR方法对Trkb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构建Trkb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至湖羊垂体细胞,利用qPCR、Westernblot、EdU以及Compound 3 MWELISA等实验技术检测过表达Trkb对垂体细胞增殖及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Trkb在湖羊心、肝、脾、肺、肾以及下丘脑和垂体等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垂体中表达水平显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Trkb在湖羊垂体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其中在6月龄垂体组织中高表达(P<0.05),在5日龄和3月龄表达水平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rkb基因显著促进了垂体细胞增殖率(P<0.05)selleck产品,提高了Pcna与Bcl2/Bax比值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此外,过表达Trkb显著提高了促性腺激素相关基因 Fshb和Lhb的表达水平,促进了垂体细胞FSH分泌水平(P < 0.05)。[结论]过表达Trkb能够显著促进湖羊垂体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本研究初步验证Trkb在湖羊垂体细胞中功能,为深入研究Trkb调控垂体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纳米载药系统治疗白血病的基础研究

目的:探讨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TfR mAb)纳米载药系统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其潜在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合成纳米载药粒TfR mAb-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聚L-赖氨酸(PLL)-聚乙二醇(PEG)-柔红霉素(DNR)。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经药物干预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DNR的累积;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HL60细胞内DNR浓度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Translation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量。结果:单CX-5461说明书药DNR组selleck抑制剂和TfR mAb-PLGA-PLL-PEG-DNR组HL60细胞内可见DNR自发荧光累积,且TfR mAb-PLGA-PLL-PEG-DNR组细胞内DNR浓度高于单药DNR组(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TfR mAb-PLGA-PLL-PEG-DNR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药DNR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TfR mAb-PLGA-PLL-PEG-DNR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明显高于单药DNR组(P<0.05)。结论:TfR mAb-PLGA-PLL-PEG纳米载药系统将化疗药物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HL60,可通过凋亡途径增加药物的抗肿瘤能力。

滋膵通脉饮对高糖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滋膵通脉饮对高糖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20只无特定病原级Sprague 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血浆组和滋膵通脉饮组,每组10只。滋膵通脉饮组大鼠每天给予10 mL·kg~(-1)滋膵通脉饮灌胃,空白血浆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灭菌超纯水灌胃,连续灌胃7 d,采集腹主动脉血,分离血浆备用。取对数生长期H9c2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滋膵通脉饮组,分别加入稀释后的胎牛血清、空白血浆组血浆及滋膵通脉饮组血浆,每组设置体积分数5%、10%、15%的浓度梯度,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增殖情况,筛选最佳含药血浆浓度。取对数生长H9c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诱导组、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加任何药物干预,高糖诱导组细胞加33.3 mmol·L~(-1) D-葡萄糖和体积分数10%空白血浆组血浆,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细胞加33.3 mmol·L~(-1) D-葡萄糖和体积分数10%滋膵通脉饮组血浆,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细胞加33.3 mmol·L~(-1)的D-葡萄糖和0.01μmol·L~(-1)恩格列净;给药24 h后,使用细胞毒性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p62、Bcl-2相关X蛋白(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LC3-Ⅱ和Bcl-2的表达。结果 体积分数5%、15%浓度时,滋膵通脉饮组H9c2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H9c2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分数10%浓度时,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滋膵通脉饮组H9c2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0,P>0.05)。正常对照组、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和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H9c2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高糖诱导组(t=43.527、23.836、21.617,P<0.01);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和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H9c2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4.933、11.723,P<0.05);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与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H9c2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5,P>0.05)。正常对照组、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和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H9c2细胞LDH释放率显著低于高糖诱导组(t=58.660、31.408、26.557,P<0.01);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和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H9c2细胞LDH释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4.167、11.740,P<0.05);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与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brain histopathologyH9c2细胞LDH释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1,P>0.05)。正常对照组、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和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H9c2细胞中p62、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糖诱导组,LC3-Ⅱ/LC3-Ⅰ、Bcl-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糖诱导组(P<0.05);高糖诱导组H9c2细胞中Bcl-2/Bax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P<0.05);高糖诱导组与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H9c2细胞中Bcl-2/B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和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组H9c2细胞中p62、B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Bcl-2、LC3-Ⅱ/LC3-Ⅰ、Bcl-2/Bax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糖诱导+中药含药血浆PLX-4720 NMR组与高糖诱导+恩格列净组p62、Bax、LC3-Ⅱ/LC3-Ⅰ、Bcl-2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膵通脉饮可激活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抑制H9c2细胞凋亡,减轻心PF-07321332使用方法肌细胞损伤。

杜鹃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杜鹃兰化学成分,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杜鹃兰经9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应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从杜鹃兰分离鉴Trichostatin A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bisbenzopyran (1),(22E)-ergosta-6, 22-dien-3β, 5α, 8α-triol (2), 3β-hydroxycholesta-5-ene (3), β-sistosterol (4),pinoresinol (5),5,4′-dihydroxy-7-(4-hystandar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droxybenzoyl)-3′-methoxyflavone (6),4-methoxy-2,3,7-trKPT-330说明书ihydroxyphenanthrene(7), 2-hydroxy-4, 7-dimethoxyphenanthrene(8), 4, 4′-dimethoxy-[1, 1′-biphenanthrene]-2,2′,7,7′-tetrol (9),4,7,4′,9′-tetramethoxy-[1,1′-biphenanthrene] 2,2′,7,7′-tetrol(10),Bavachinine (11),3-hydroxyphenpropionic acid-(2′-methoxy-4′-carboxy-phenol) ester (12);化合物7~12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9和10对MCF-7/S细胞株显示了很好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2,3,5,7,10,1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9,10对MCF-7/S细胞株IC50分别为2.16,5.09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