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内容,通过文献研究阐明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诊疗现状,通过系统评价研究中药治疗BPS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内容:文献研究,通过查阅BPSD相关原始文献,从中医、西医两方面阐述目前医学对于BPSD的认识;第二部分内容: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0年2月中药治疗BP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相关文献,由两名相互独立的评价员按照检索策略分别进行文献检索,依据设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若二者出现分歧则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决则由第三名评价员决定,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项RCTs,共计2124例受试者,试验组1069例,对照组10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组VS西药组:纳入8项RCTs,共计受试者702例,中药组351例,西药组3GSK1120212使用方法51例;中药组降低NPI评分、BEHAVE-AD评分优于西药组;改善ADL评分优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头痛、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提高MMSE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便秘发生率、失眠发生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西医结合组VS西药组:纳入10项RCTs,共计受试者877例,中西医结合组443例,西药组434例;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改善ADL评分优于西药组;提高HDS评分优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便秘、恶心、乏力、腹泻、口干、失眠、嗜睡、头晕发生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药组VS抗精神病药组:纳入5项RCTs,共计受试者412例,中药组206例,抗精神病药组206例;中药组总有效率、失眠发生率与抗medical comorbidities精神病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低BEHAVE-AD评分优于抗精神病药组;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头痛、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于抗精神病药组。4.中药+抗精神病药组VS抗精神病药组:纳入4项RCTs,共计受试者342例,中药+抗精神病药组171例,抗精神病药组171例;中药+抗精神病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抗精神病药组;降低BEHAVE-AD评分、提高MMSE评分优于抗精神病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抗精神病药组;嗜睡、口干、失眠、便秘、恶心、头晕发生率与抗精神病此网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中药+多奈哌齐组VS多奈哌齐组:纳入4项RCTs,共计受试者344例,中药+多奈哌齐组178例,多奈哌齐组166例;中药+多奈哌齐组提高MMSE评分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失眠、恶心、头晕发生率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药治疗BPSD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西药,且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与西药相当;2.中西医结合治疗BPSD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西药,且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用西药;3.中药治疗BPSD的疗效不劣于抗精神病药,且安全性优于抗精神病药;4.中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且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5.中药联合多奈哌齐在改善BPSD患者认知功能与安全性方面与单用多奈哌齐相当,就目前证据而言尚不支持中药联合多奈哌齐的搭配方案。但由于纳入文献样本含量偏低,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仍需纳入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Author: admin
ABO血型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广州医PCI-32765分子量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诊断为胆囊癌、胆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的4 305例患者的临床Naporafenib研究购买资料,以同期3 537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ABO血型分布构成比情况,判断各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血型人群中各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OR值,判断各血型人群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患者的ABO血型分布构成比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囊癌及胆管癌、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型血人群为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胆囊癌及胆管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及食管癌的危险因素(OR=1.278,95%CI=1.165~1.400;OR=1.603,95%CI=1.094~2.348;OR=1.266,95%CI=1.122~1.429;OR=1.294,95%CI=1.143~1.466;OR=1.490,95%CI=1.068~2.078;OR=1.278,95%CI=1.023~1.598)。结论 ABO血型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及胰腺癌明显相关。O型血人群患胆囊癌及胆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及食管癌的风险较genitourinary medicine高。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和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 INB)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以2017年3月—2020年8月在南通市中医院行超声引导下TPVB的肺癌患者52例为TPVB组,同期行超声引导下INB的肺癌患者45例为INB组,两组患者均行获悉更多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情况、血清炎性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肺功能、血压、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PVBErastin体内组起效后的阻滞平面宽于INB组(P<0.05);切皮时INB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高于入室时及TPVB组切皮时(P<0.05);TPVB组术后plasma medicine6 h的血清神经肽Y、5-羟色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均低于INB组(P<0.05);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TPVB组术后12、24、48 h明显减少(均P<0.05);PVB组术后2周肺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IN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可提高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好的选择。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肾病护理研究知识图谱及可视化分析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护理的现状、前沿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GSK1120212体内实验剂量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自建库至2021年7月11日糖尿病肾病护理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Ⅴ软件对研究herbal remedies主体、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1 049篇文献;文献计量结果显示,该领域内文章年度发文量呈现缓慢波动上升的趋势,2020年度发文量为105篇,高被引文献排名前5位的文章分别被引用470次、451次、427次、368次、362次;关键词聚类显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蛋白尿、肾脏疾病分期是学界的主要关注点;新型降糖药物、炎症及发病LY2835219研究购买机制方面的探讨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可清晰展现糖尿病肾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进一步加大综合管理力度,更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提供直观的参考数据。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费用评价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药物费用情况。方法 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小芝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PS-341使用方法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缬沙坦组各51例。两组均予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口服,初始剂量20 mg,每日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次;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片80 mg,每日1次口服;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dex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定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药物费用。结果 (1)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1%(48/51),高于对Erastin使用方法照组的80.4%(41/51);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期间缬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略高于对照组(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12周的药物费用对照组74.88元,缬沙坦组76.44元,仅比对照组多出1.56元。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仅疗效明显、用药安全,且药物费用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相比,不会过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循证护理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术后接受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脾切除术治疗的9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及肝功能。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肛microbe-mediated mineralization门排便时间均更早(P均<0.05),住院治疗时间更短(P<0.05),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出血量均更少(P均<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24h、48h及出院前,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BAY 73-4506抑制剂组Talazoparib溶解度(P均<0.05)。出院前,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佳(P均<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术后接受循证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感,加快术后康复和促进肝功能的改善。
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胰腺癌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5年胰腺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胰腺癌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订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评估甘肃省11个selleck产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胰腺癌数据。分地区、性别、年龄别计算胰腺癌发病(死亡)率、petroleum biodegradation中标发病(死亡)率、世标发病(死亡)率、0~74岁累积率及构成。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对胰腺癌中标发病(死亡)率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胰腺癌新发病例1 963例,发病率为5.18/10万(男性6.01/10万,女性4.31/10万),中标发病率为4.67/10万,世标发病率5.44/10万。同期胰腺癌死亡病例1 708例,死亡率为4.51/10万(男性5.26/10万,女性3.72/10万),中标死亡率为3.78/10万,世标死亡率4.49/10万。农村地区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5.32/10万VP-16化学结构,4.63/10万)均高于城市地区(4.60/10万,3.54/10万)。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2009—2015年甘肃省胰腺癌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均呈现平稳趋势(APC=-4.2%,t=-1.6,P=0.2和APC=-3.6%,t=-1.1,P=0.1)。结论 2009—2015年甘肃省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虽呈平稳趋势,但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其中中老年男性是胰腺癌的重点防控人群,应加强胰腺癌的病因学研究和早期诊断,有效控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LED光质影响微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研究进展
光质是影响微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它会影响微藻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代谢产物的积累等Torin 1试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新型冷光源,因具有能耗低、稳定性强、颜色多变、安全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且能按需求获得单色光与复合光谱,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微藻培养的人工光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企业关注LED光质在调节微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方面的优Microbial biodegradation势。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重点综述了LED不同光质对微藻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在LED单色光(红光、蓝光、绿光、黄光和橙光)中以红光和蓝光对不同类群微藻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提升最为显著;而LED混合光,特别是红蓝光往往比单色光更能增加微藻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然而,微藻的光合作用、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最佳光质在不同类群和同一物种的不同藻株中通常有很大差异。未来,LED光质在微藻生产中的应用应该着重从光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06463922.html质影响微藻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开发新型高效LED光源、开发基于LED光质调节的高效光生物反应器、LED光质应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等几个方面开展。
地衣型真菌石果衣(疣孢菌科;子囊菌门)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英文)
地衣能够产生大量的新型次级代谢产物,但以往对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的研究中未能检测出任何次级代谢产物。然而,对其共生菌进行基因组immune priming测序发现其中含有14个沉默的PKS基因和2个沉默的NRPS基因。在此研究中,为激活其途径,使用了优化马铃薯培养基和大米培养基对石果衣共生真菌进行了Imidazole ketone erastin临床试验培养。从优化马铃薯培养物中分离得到9个次级代谢产物,包括2个新的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1, 2)。而从大米培养物中分离到3个已知化合物和1个新的萘醌类化合物(9)。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数据确定了Colforsin小鼠新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地衣中未能检测出任何次级代谢产物,或仅能检测出少量次级代谢产物,可能与其基因组中的沉默基因有关。因此,通过对沉默基因的激活方法为地衣次级代谢产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开辟了有效途径。
向日葵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相关miRNA的挖掘和表达分析
为探究miRNA(microRNA)在向日葵种子油脂合成中的作用,解析植物油脂合成分子调控机制,基于前期高油酸向日葵种子三个发育时期(开花后7 d、22 d、37 d)miRNA测序的结果,对影响油脂合成代谢的miRNA进行挖掘和表达分析。结果发现L7d vs L22d、L7d vs L37d和L22d vs L37d三组比较中参与油脂代谢通路的差异表达miRNA共有22个。表达量聚类热图分析发现,22d vs 37d比较组中大部分miRNA下调表达,表明油脂代谢相关的大部分miRNA在开花后37 d相比于22 d表达量降低。将靶基因注释到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合成通路中的22个差异表达miRNA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量与种子含油量和脂肪酸组hepato-pancreatic biliary surgery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发现己酸与miR172a3Lapatinib,十三烷酸与miR171b2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油分含量与miR16IACS-10759研究购买7d5p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miRNA可能参与油脂的合成。通过共表达分析发现,有6对油脂代谢相关的miRNA(miR166u、miR171b_2、miR397a_3、miR157d、miR167a-5p、miR169v_1)与其靶基因呈负相关的共表达关系,表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miRNA调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