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8 MAPK抑制剂通过抑制NLRP3途径介导的细胞焦亡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损伤的改善作用

NSC 119875抑制剂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SB303580 (SB)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SB组、COPD组和COPD+SB组,每组12只。COPD组和COPD+SB组小鼠给予香烟烟雾和脂多糖(LPS)建立COPD模型。吸入乙酰甲胆碱(Mch)后观察各组小鼠气道阻力以评价各组小鼠肺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细胞计数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水平,体外应用烟草提取物(CSE)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B组、CSE组和SB+CSE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巨噬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焦亡率和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和巨噬细胞中磷酸化p38 (p-38)、焦亡相关蛋白和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COPD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COPD+SB组小鼠气道阻力,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TNF-α、IL-6、IL-1β和IL-18水平以及肺组织中p-p-38、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F-κB p65及Toll样OXPHOS抑制剂受体4 (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结构明显受损,气道上皮细胞脱落,部分相邻肺泡融合至肺大泡等病理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SB组小鼠气道阻力,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及TNF-α、 IL-6、 IL-1β、IL-18水平和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ASC、NF-κB p65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肺组织结构正常,但肺组织中p-p-3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OPD组比较,COPD+SB组小鼠气道阻力,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TNF-α、IL-6、IL-1β、IL-18水平和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ASC、NF-κB p65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CSE组和CSE+SB组巨噬细胞中NLRP3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增多、细胞焦亡率、早期凋亡率及细胞中p-p-38、 ASC、NF-κB p65、TLR4和cleaved caspas-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SB组巨噬细胞的细胞焦亡率、早期凋亡率和细胞中NLRP3、cleaved caspase-3、ASC、NF-κB p65、TLR4及cleaved caspas-3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p-p-3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SE组比较,CSE+SB组巨噬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internal medicin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焦亡率及细胞中p-p-38、NLRP3、ASC、NF-κB p65、TLR4及cleaved caspas-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SB可能通过抑制NLRP3途径介导巨噬细胞焦亡,改善COPD肺损伤和炎症反应。

宽胸气雾剂辅助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宽胸气雾剂辅助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宽胸气雾剂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selleck Z-VAD-FMK情况,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硝酸甘油日消耗量、疼痛持续时间、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硝酸甘油日消耗量、疼痛持续时间、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Roxadustat浓度EF、SV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Medical Abortion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应用宽胸气雾剂辅助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能够减轻患者心绞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提升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apatinib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8个数据库,筛选与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到2022年4月之前。由两名审稿人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并采用Cochrane Biomass exploitationHandbook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RevMan (Versio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共26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 7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充盈期逼尿肌压力[MD=-4.50,95%(-8.27,-0.73),P=0.02]、膀胱残余尿量[MD=-33.48,95%(-42.72,-24.23),P<0.000 01]、最大膀胱容量[MD=40.37,95%(28.03,52.71),P<0.000 01]、最大尿流率[MD=1.86,95%(1.52,2.19),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2,95%(0.0LEE011化学结构8,1.19),P=0.09]。结论:针刺治疗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该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自拟益气养阴祛邪汤在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自拟益气养阴祛邪汤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入selleck抑制剂住我院的TNBC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TNBC术后常规辅助化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祛邪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学积分、肿瘤标志物[胸苷激酶1(TK1)、糖类抗原(CA)153]、免疫功能[CD4+、CD4+/CD8+General psychopathology factor]、生活质量[乳腺癌模式量表(QLQ-BR53)]水平变化情况,对比治疗6个月内两组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易怒口苦等各项中医症状学积分、TK1、CA153、QLQBR53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IDN-6556 MW.05)。观察组治疗前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祛邪汤可显著改善TNBC患者的乏倦等症状,抑制肿瘤增生,防止肿瘤复发,还可调节免疫功能,缓解化疗所致的免疫损伤。

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泡球蚴感染不同阶段小鼠肝脏纤维化情况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在泡球蚴感染中自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取雌性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与对照组(15只)。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并分别于感染8、30、60、90、180 d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变化,免疫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组化法检测肝脏中Atg5、LC3与α-SMALY294002生产商蛋白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肝脏中Atg5、LC3、α-SM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8~90 d, Atg5、LC3、α-SMA蛋白及其mRNA表达逐渐增加,其中感染30~90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180d时Atg5、LC3表达量较之前减低,而α-SMA表达量继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M/ATR抑制剂结论 泡球蚴感染早、中期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

曲妥珠单抗联合常规化疗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常规化疗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GEM)联合卡培他滨(CAP)的常规county genetics clini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selleck合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癌相关糖蛋白抗原(CA153)、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水平、疾病控制率及随访1年、2年、3年生存率,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53、TPS、CE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89.74%)高于对照组(69.23%,P<0.05);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INCB18424.html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能有效提高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及1年、3年、5年生存率,且对免疫功能的损伤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抑制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药物筛选及白藜芦醇延迟大鼠骨骺闭合的作用

T-cell mediated immunity背景:骨骺闭合长骨停止生长,骨骺闭合的直接诱因是生长GDC-0068板软骨细胞的凋亡。有报道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雌激素的生成,而骨骼生长的停止是由于骨骺闭合引起的,因此推断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延迟骨骺闭合。目的:selleck比较几种芳香化酶抑制剂(白藜芦醇、鹰嘴豆素A、亚麻木酚素)抑制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的效果,并对白藜芦醇延迟大鼠骨骺闭合促进长骨生长的作用进行验证。方法:解剖大鼠胫骨及股骨生长板软骨,二步酶消化法体外分离获得生长板软骨细胞并进行培养,分别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Ⅱ型胶原免疫荧光实验对软骨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然后用白细胞介素1β诱发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分别加入含有10,20,40,60μmol/L的白藜芦醇培养液,5,10,20,30μmol/L的鹰嘴豆素A培养液,1,10,20,40μmol/L的亚麻木酚素培养液进行培养,比较各个浓度的药物对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将筛选出效果最好的药物白藜芦醇给予大鼠灌胃,观察其对大鼠胫骨平台骨骺闭合及对长骨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适宜浓度的白藜芦醇、鹰嘴豆素A、亚麻木酚素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最佳抑制细胞凋亡的药物浓度分别为40,10,20μmol/L,其中40μmol/L白藜芦醇抑制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的效果最好;(2)而用40 mg/kg白藜芦醇给予大鼠灌胃处理,发现可以延迟大鼠胫骨平台的骨骺闭合促进长骨生长,为骨骼生长争取更长时间从而促进发育期骨骼增长。

基于纳秒脉冲电穿孔的工程化外泌体对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预后极差。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疗法是跨时代的肿瘤治疗手段,在许多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在GBM的治疗中,由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GBM细胞中高表达,同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MHC-Ⅰ)被下调,导致GBM具有免疫抑制微环境和低免疫原性,ICB疗法效果不佳。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能够上调确认细节细胞MHC-Ⅰ的表达,与ICB治疗剂anti-PD-L1 m Ab联合给药能够显著增强ICB疗法对于GBM的疗效。然而,anti-PD-L1 m Ab和IFN-γ均需透过血脑屏障到达GBM部位才能发挥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药物递送平台将二者共同靶向递送。外泌体(Exosome,Exo)作为生物来源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能够递送多种生物大分子跨越生理屏障,并免受降解。但基于细胞来源的Exo产量极低,为此我们开发了纳秒脉冲电穿孔(Nanosecond pulse electroporation,ns EP)系统,能够实现在细胞转染的同时,刺激Exo大量释放。本研究中使用过表达CD64的工程化Exo(CD64-Exo),表面连接anti-PD-L1 m Ab和anti-CD71 m Ab,同时内部加载IFN-γ的m RNA。制备的“im Exo”同时具备GBM靶向性和ICB治疗活性,并且能够逆转GBM免疫抑制环境,增强ICB疗法对于GBM的治疗效果。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于ns EP系统促进Exo释放的条件优化及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将ns EP与标准毫秒脉冲(Millisecond pulse electroporation,ms EP)耦合,结合微流体电穿孔技术开发了ns EP系统。为提高细胞的Exo产量,同时不影响细胞活力,我们优化了ns EP的振幅,脉冲宽度以及频率。对于MEF细胞经优化后的ns EP条件是180 V、600 ns和100 k Hz;对于HEK293T细胞优化后的ns EP条件是15synthetic genetic circuit0 V、600 ns和100 k Hz。实验结果证实,ns EP系统能够大批量处理Exo供体细胞(5 min内处理3.0×10~7个细胞),并实现大规模生产工程化Exo。相较于标准ms EP,经条件优化后的ns EP系统能够使MEF细胞和HEK293T细胞Exo产量提高5倍以上。我们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了ns EP系统促进细胞释放Exo的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基于ns EP系统的Exo释放过程中,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如假激酶起关键调控作用。2、im Exo的制备及表征为制备CD64-Exo,我们首先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CD64的MEF细胞系。为了在CD64-Exo中特异性加载IFN-γ的m RNA,我们将RNA结合多肽N pep克隆到CD64的C端,同时在IFN-γ的m RNA的3’端添加box B序列,其能够自组装成颈环结构而被N pep结合。通过引入N pep/box B,CD64-Exo中IFN-γ的m RNA含量增加超过2倍,说明CD64-Exo能够实现目标m RNA的特异性加载。CD64是一种Fcγ受体,可以与免疫球蛋白G的Fc段结合。我们将anti-CD71 m Ab和anti-PD-L1 m Ab通过CD64连接在CD64-Exo表面并优化了CD64-Exo(Compound 3总蛋白)/anti-CD71 m Ab/anti-PD-L1 m Ab的比例,当CD64-Exo/anti-CD71m Ab/anti-PD-L1 m Ab=1/1/3(w/w/w)时,实现了两种抗体的高效加载,成功制备im Exo。3、im Exo体外抗肿瘤评价能够被GBM细胞摄取是im Exo发挥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首先评价了im Exo的细胞摄取。结果显示,相比于未修饰Exo,im Exo在GBM细胞中的摄取增加2倍以上,摄取途径分析显示,im Exo可通过CD71介导的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途径进入GBM细胞。随后我们评价了im Exo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im Exo能够显著上调GBM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浓度,并在体外上调GBM细胞MHC-Ⅰ的表达。通过对im Exo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证实im Exo不会造成溶血。健康小鼠在给药2倍治疗剂量下,没有发现明显的肝肾毒性,证实im Exo适合进行后续体内研究。4、im Exo体内抗肿瘤评价本研究分别在两种GBM原位模型中评价了im Exo的体内抗肿瘤效果。体内分布实验证实,im Exo在体内能够有效的靶向GBM。在GL261模型中相较于对照组,im Exo抑制了70.5%的肿瘤生长,与游离抗体组相比抑制了52.2%的肿瘤生长。接受im Exo治疗的小鼠半数生存时间为53.5天,相比于对照组28.5天生存期显著延长。肿瘤组织免疫分析显示,im Exo治疗能够显著增加肿瘤组织中表达IFN-γ的细胞分群比例,从而促进了CD8~+T细胞的肿瘤浸润。GL261模型肿瘤具有中等的免疫细胞浸润和适度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对于ICB疗法有一定疗效。我们在具有高度免疫抑制微环境的SB28模型中进一步评价了im Exo的抗肿瘤效果,该模型被认为与人类GBM免疫环境高度类似。实验结果显示,im Exo相比于对照组抑制了79.5%的肿瘤生长,小鼠的半数生存时间得到显著的延长(im Exo组为52天,对照组为27天)。肿瘤组织免疫分析显示,im Exo治疗恢复了SB28细胞的MHC-Ⅰ表达,同时,增加了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的浸润。在SB28模型的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大量浸润,我们额外评价了治疗后SB28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表型。结果显示,im Exo治疗后肿瘤组织中促炎性M1极化巨噬细胞的分群显著增加,说明im Exo能够对GBM免疫抑制微环境进行重编程,从而增强GBM对ICB治疗的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的ns EP系统能够实现工程化Exo的规模化生产;设计的CD64-Exo可作为一种通用的生物大分子递送平台,引入N pep/box B能够实现m RNA的特异性加载;制备的im Exo能够靶向GBM并具有ICB治疗效果,同时im Exo能够调节GBM微环境,增强ICB疗法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乳腺癌术后三苯氧胺治疗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及其诊疗进展

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广泛用于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TAM在乳腺癌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获悉更多在子宫内膜,selleckchem LY2835219TAM产生弱雌激素样效应,长期使用可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及子宫肉瘤等。乳腺癌术后TAM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有遗传因素、绝经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使用史Histology Equipment等。因此,乳腺癌术后进行TAM治疗的患者需密切随访内膜情况。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对内膜的监测意义重大,但假阳性率较高。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病理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目前,TAM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下内膜厚度界值尚不明确,对于接受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也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乳腺癌术后TAM治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并总结TAM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疗进展。

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观察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2020年Z-IETD-FMK作用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肺炎发热患儿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发热程度将患儿分为低热组(37.5~38.0℃)28例、中热组(38.1~39.0℃)91例、高热组(39.1~41.0℃)81例。对患儿临床特征、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如用药情况、热程、病原体、首发症状、性别、年龄等。结果 在热程、病程、性别、年龄方面,各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热组患儿中病毒感染较多,占比为13例(type 2 immune diseases46.43%);中热组患儿中支原体感染较多,占比为44例(48.35%);高热组中细菌感染较多,占比为42例(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citabineP<0.05)。全部患儿均接受抗感染治疗,主要为抗生素及其与退热药物联合治疗,其中抗生素治疗使用率为:低热组为26例(92.86%),中热组为75例(82.42%),高热组为72例(88.89%)。抗感染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而联合应用退热药则相对较少。结论 对肺炎患儿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了解,能为病情的预判、发展和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