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肝癌相关细胞焦亡基因及潜在中药预测

目的 探究肝癌患者的细胞焦亡基因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及细胞焦亡差异基因的相关性,并预测调控差异表达基因的中药,通过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探讨治疗肝癌患者细胞焦亡的中医理论,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肝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以关键词“pyroptosis”搜索GenCards数据库,获取细胞焦亡相关基因并筛选、分析其在肝癌的表达量、共表达情况,并进行预后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DO(diease ontology)疾病分析;再通过CTD数据库查找对基因有调控作用的化学成分。最后应用COREMINE数据库查找相关中药,并统计高频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结果 共筛选出16个与预后相关的细胞焦亡基因,其中11个基因有较多相关的中药,其中高频中药为茶树GSI-IX作用根、郁金、人参、丁香、干姜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肺经MC3居多;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metaphysics of biology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得出肝癌相关细胞焦亡基因及对应的高频中药,为治疗肝癌的中药新药开发及中医药理论的微观挖掘提供思路。

基于open FDA对PCSK9抑制剂致认知障碍的分析研究

目的 评价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9(proprotein conveselleck NMR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致认知障碍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MedDRA标准词典,将认知障碍分为广义认知障碍和狭义认知障碍两部分,并获取相应的检索词,调用美国openFDA数据库,检索时限自2015年1月1日NSC 127716作用至2021年9月18日。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和贝叶斯可信区间神经网络传递法同时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检索到阿利西尤单抗致认知障碍的相关不良事件1144份,整体风险的95%CI(PRR)下限值为0.81,IC-2SD值为–0.43,2种检测方法在广义认知障碍的相关不良事件共检测出健忘症、记忆障碍、感觉异常3个弱阳性信号,狭义认知障碍的相关不良事件未检测出信号;依洛尤单抗致认知障碍的相关不良事件3 632份,整体风险的95%CI(PRR)下限值为0.58,IC-2SD值为–0.86,2种检测方法在广义认知障碍的相关不良事件共检测出记忆障碍、感觉异常2个弱阳性信号,狭义认知障碍的相关不良事件未检测出信Medical alert ID号。结论 虽然2个PCSK9抑制剂在广义认知障碍的相关不良事件均有检测出阳性信号,但信号强度均较弱,与药物的特异性关联性小,致认知障碍的风险低,该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鸡源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与组织灭活苗免疫效果研究

山东某养殖场肉鸡发生以心包积液、出血性肝炎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初步诊断为心包积液综合征,为确诊该病,我们通过病毒鸡胚培养、PCR扩增测序、Hexon基因序列比对与同源AMG510采购性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等对病毒培养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毒株Hexon基因序列与公开发表的FAdV-4型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上,动物回归试验能完全复制出与自然感染鸡相同的症状与病变。取病死鸡肝组织制备组织灭活苗,免疫后测定琼扩抗体并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可检测到琼扩抗体(40%),至21d抗体阳性率达100%;接种后4 d开始产生保护(25%),21 d可产生完全保护;对发病鸡群进行紧急接种,可在6 d左右完全控制本病。该研究结果为探究我国FAdV的分子流行情况与防PLX4032纯度控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结合机器学习在乳腺癌HER-2状态术前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结合不同机器学习(ML)算法术前预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202例,HER-2阳性组68例,HER-2阴性组134例,按7∶3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41例)、测试组(61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降维筛选最优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最近邻算法(K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VE-822、极端梯度推进(XGBoost)5种不同ML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肿块边界、微分叶、微钙化、血流分级、冠状面汇聚征及虫噬征、腋窝淋巴结状态为最优特征,多因素分析微钙化、血流分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级、冠状面汇聚征、腋窝淋巴结状态为独立危险因素,测试组SVM、KNN、DT、RF、XGBoos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67、0.768、0.783、0.768、0.805。结论 ABVS超声特征结合机器学习术前能够有效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其中XGBoost表现最突R428体内实验剂量出。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机制及提高抗冷性研究进展

低温胁迫是危害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当植物遭受外界环境的持续低温时形成低温胁迫,包括冷害和冻害。由于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及基因Extrapulmonary infection组信息的缺乏性,植物从感知低温信号传导到抗冷相关基因的表达,其响应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植物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和代谢变化、抗冷基因的筛选与鉴定、低温信号的感知与传导、功能基因的诱导与表达及其一系列的相关调控机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与阐述。Ca~(2+)通道蛋白是潜在的冷胁迫感受器,在冷胁迫下,Ca~(2+)信号介导CBF或其它因子的表达,从而启动一系列冷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除了依赖于CBF的低温响应信号通路之外,CBF信号通路还会和其他的信号通路发生互作进而提高植物的抗冷性。此外,低温环境还会影响植物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小RNAs或非编码RNA调控ABT-199 IC50等表观遗传。本研INCB28060试剂究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低温胁迫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及提出相关展望。

视黄醇结合蛋白1通过激活TAK1促进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

目的: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1(retinol binding protein 1, Rbp1)在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联合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的小鼠心肌肥厚基因芯片数据,寻找在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构建该基因过表达及敲减腺病毒并感染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Ang II)诱导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研究目的基因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探究目的基因调控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结果:在小鼠心肌肥厚心脏组织中Rbp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bp1过表达组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面积显著增大,心肌肥厚标志基因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肌球蛋白重链7(myosin heavy chain 7GSK1349572生产商, Myh7)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证实Rbp1过表达能促进Ang II诱导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相反,R此网站bp1敲减则能显著抑制Ang II诱导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面积增加和心genetic phenomena肌肥厚标志物表达。机制研究显示,Rbp1过表达显著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 TAK1)和P38(P<0.01),应用TAK1抑制剂可阻断Rbp1过表达对Ang II诱导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促进作用。结论:Rbp1可通过激活TAK1信号通路促进Ang II诱导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不可切除或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ai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系统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及中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纳入评价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0日,文献资料经过筛选、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genetic service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1 707例肝细胞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危险比值(HR)=0.46,95%置信区间(95%CI)=0.35~0.60,P<0.01]、总生存期(HR=0.52,95%CI=0.41~0.64,P<0.05)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客观缓解率[相对危险度(RR)=1.72,95%CI=1.28~2.30,P<0.01]、疾病控制率(RR=1.36,95%CI=1.14~1.63,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点击此处率与对照组相似(RR=0.99,95%CI=0.95~1.03,P=0.59),其中高血压(RR=1.58,95%CI=1.14~2.18,P<0.01)和甲状腺功能减退(RR=6.79,95%CI=2.31~20.01,P<0.01)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胃肠道反应MLN8237采购(恶心、呕吐、腹泻)、皮疹、食欲减退、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等方面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新生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可接受。

应用MHC肽四聚体技术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CP抗原特异性T细胞及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MHC肽四聚体技术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环瓜氨酸肽(CCP)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CCP/AST)。方法 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4—11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患者,包括RA组35例,疾病对照组19例,健康对照组30名,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结合肽四聚体技术检测,用于特异性CCP/AST的研究。结果 RA组患者的CD4+CD8-tetramer-CCP阳性细胞比率、CD4+CD8-tetramerCCP阳性细胞比率与CD4+CD8-tetramer-hCLIP阳性细胞比率的差值(CCP获悉更多/AST)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P <0.05)。RA组中,抗CCP抗体阳性组的CD4+CD8-tetramer-CCP阳性细胞比率、CCP/AST均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组(P <0.05)。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肽四聚体技术检测的CCP/AST细胞比率用于诊断RA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23,95%可信区间为0.695~0.954。CCP/AST比率为0.63%时用于RA诊断的敏感度为0.788,特异性为0.882,达到最高的诊断效能MK-1775配制。依据CCP/AST的细胞比率是否大于0.63%而将RA患者分为CCP/ASTmediation model细胞比率非增高与增高两组,两组的肿痛关节数、破坏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CP/AST升高组的类风湿因子(RF)高于CCP/AST非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流式细胞仪结合肽四聚体技术可用于RA患者的CCP/AST研究,且方法敏感、特异、稳定,作为RA的潜在诊断用指标与传统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RA的临床诊断水平。

乳癌术后方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对4T1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乳癌术后方通过SDF-Forensic genetics1/CXCR4信号通路对乳腺癌肺转移小鼠模型中肺转移灶的影响selleck产品。方法:建立4T1乳腺癌小鼠移植瘤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各组小鼠肺转移情况;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SDF-1/CXCRselleck MCC950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接种4周后小鼠的成瘤率及肺转移率为100%。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用药组的肺转移抑制率为42.85%、49.35%、52.59%,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NF-κB、CXCR4、CXCL12、CD147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同时CXCR4、SDF-1、NF-κB、p-NF-κB、CD147蛋白表达亦显著下降(P<0.01)(中药组CD147除外)。结论:乳癌术后方可以抑制乳腺癌肺转移发生,同时降低肺转移灶中SDF-1/CXCR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

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现状,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antibiotic expectations,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新疆某三甲医院2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乳腺癌心理社会适应问卷、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得分(147.59±17.59)分,Fer-1价格生活质量得分(95.83±15.04)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5,r=0.379);多元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进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可独立解释乳腺癌生活质量14.7%的变异。结论 乳腺癌患者MG132浓度疾病心理社会适应处于中低水平,且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病适应水平是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