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EM33在肺腺癌的表达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跨膜蛋白33(transmembrane protein 33,TMEM3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公共数据库(如TCGA和GEO)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对TMEM33在肺癌中的表达数据进行了分析。在4种细胞系中通过免疫印迹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检测了TMEM33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还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评估了TMEM33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生物信LY-188011化学结构息学分析显示,TMEM3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MN 673 NMR正常肺组织(P <0.05),TMEM33与SLC30A9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 <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EM33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相关(OR=0.48,P=0.044)。实验结果显示,在肺腺癌细胞系中,TMEM33的蛋白(P <0.01)和m RNA(P <0.001)表达水平都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同样,在肺腺癌组织中,TMEM33的蛋白(P <0.05)和bio-inspired sensorm RNA(P <0.01)表达水平都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了TMEM33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TMEM33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与恶性程度和T分期相关,有望成为肺腺癌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基于“肠-心轴”理论探讨冠心宁片对氯氮平所致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

目的 基于“肠-心轴”理论探究冠心宁片对氯氮平所致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于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服用氯氮平3年以上且存在心电图异常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筛选后60例患者selleck符合条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氯氮平治疗,试验组在接受氯氮平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冠心宁片干预(每次4片,tid,维持12周)。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监测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心肌酶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12导联心电图变化等;治疗12周后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检测肠道菌群,采集血样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palliative medical care照组比较,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试验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2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GSK J4研究购买两组患者的心肌酶相关指标和NTproBNP水平无变化(P>0.05)。试验组患者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P<0.01);属水平上试验组患者的罗氏菌属和紫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P<0.001)。在代谢组学方面,试验组患者血液中丁酸水平升高(P<0.001)。结论 冠心宁片可有效改善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且这一作用可能通过“肠-心轴”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物完成。

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2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参照慢阻肺全球创议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慢阻肺组(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 50例)和无慢阻肺组(单纯病毒Crizotinib价格性肺炎患者, 152例)。收集检测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各项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确认细节C)、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血氧饱和度、血气pH值]、病原学检测结果、住院康复时长以及死亡率。结果 慢阻肺组年龄(76.12±3.49)岁大于无慢阻肺组的(67.45±3.11)岁,而BMI(18.91±2.02)kg/m2低于无慢阻肺组的(23.65±3.10)kg/m2(P<0.05);且慢阻肺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咳痰、呼Precision sleep medicine吸困难占比分别为68.00%、52.00%、98.00%、50.00%,均高于无慢阻肺组的50.66%、33.55%、88.16%、27.63%(P<0.05)。慢阻肺组CRP(65.27±10.35)mg/L高于无慢阻肺组的(44.79±4.62)mg/L,而FEV1/FVC(61.59±5.23)%低于无慢阻肺组的(79.68±5.75)%(P<0.05)。慢阻肺组合并细菌感染占比为56.00%,高于无慢阻肺组的32.89%(P<0.05);两组流感病毒感染、其他病毒感染以及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比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慢阻肺组住院康复时长(13.42±2.11)d长于无慢阻肺组的(8.51±1.35)d、死亡率22.00%(11/50)高于无慢阻肺组的5.92%(9/152)(P<0.05)。结论 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 BMI往往较低,肺功能较差,且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咳痰、呼吸困难的几率均较高,合并细菌感染风险较高。

基于食物特异性IgG对过敏性疾病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 旨在分析8 767例受试者28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specific IgG,sIgG)的阳性率分布特点,并探讨食物sIgG与哮喘、皮炎湿疹、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4种疾病的风险关联。方法 本文为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院就诊,8 767例受试者接受食物sIgG抗体检测的结果。其中男性3 682人(占总数的42%),女性5 085人(占总数的58.0%),参与者的年龄分布为51.9±19.3岁。应用卡方检验对各年龄段受试者的食物sIgG抗体RepSox小鼠差异进行比较;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8种食物sIgG抗与4种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关联。结果 8 767例食物sIgG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小麦(59.7%)。随着年龄的增长,蛋清蛋白(χ2=26.046,P=0.009)、牛奶(χ2=43.746,P<0.001)的阳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反,蜂蜜(χ2=13.619,P=0.009)的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阳性率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呈上升趋势。甘薯(OR=1.210,95%CI:1.033~1.395)、咖啡(OR=1.320,95%CI:1.140~1.528)、芒果(OR=1.130,95%CI:1.011~1.264)、蘑菇(OR=1.219,95%CI:1.088~1.366)、小麦(OR=1.188,95%CI:1.059~1.333)、烟草(OR=1.237,95%CI:1.081~1.416)、羊肉(OR=1.235,95%CI:1.103~1.381)、腰果(OR=1.237,95%CI:1.04www.selleck.cn/products/Docetaxel(Taxotere)5~1.464)食物sIgG与哮喘呈正相关,可能使哮喘的患病风险增加;皮炎湿疹中菠菜(OR=1.413,95%CI:1.202~1.661)、虾(OR=1.218,95%CI:1.001~1.481)、烟草(OR=1.220,95%CI:1.012~1.471)sIgG与疾病呈正相关,可能使皮炎湿疹的患病风险增加;无特定的食物sIgG与荨麻疹呈正相关;食物sIgG与过敏性鼻炎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烟草sIgG与哮喘、皮炎湿疹两种疾病呈正相关。结论 食物sIgG抗体与哮喘和皮炎湿疹有风险关联。烟草IgG的检测可能成为哮喘和皮炎湿疹风险因素判断的一个有用生物标志物。

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液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每次10 mg,qd,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液口服,每次10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吸入治疗,每次1吸,bid。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气道反应状态、免疫功能指标、炎性指标,以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入组50例,脱落1例,最终有49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入组52例,脱落3例,最终有49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38例/49例)和93.88%(46例/49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最大呼气流量分别为(4.68±0.56)和(5.07±0.62)L·s-1,肺活量分别为(0.98±0.05)和(1.02±0.07)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分别为(75.72±7.24)%和(80.03±8.36)%,用力肺活量分别为(75.49±7.68)%和(79.97±6.72)%,气道初始阻力分别为(7.33±0.75)和(7.01±0.73)cm H2O·L-1·s-1,最小诱发累计剂量分别为(1.89±0.14)和(2.01±0寻找更多.25)mg·L-1,特异性气道传导Median nerve下降第35百分位分别为(5.24±0.52)%和(5.59±0.68)%,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2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头痛、心悸、入睡确认细节困难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3例/49例)和12.24%(6例/49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液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血清P选择素、IL-18、Hcy预警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结局不良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白介素-18(IL-18)、同型半胱氨酸(Hcy)预警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介入治疗结局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老年DVT患者1sexual medicine65例,均行经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根据临床治疗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与结局获悉更多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P-selectin、IL-18、Hcy水平,分析血清P-selectin、IL-18、Hcy与病情指标及介入治疗结局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selectin、IL-18、Hcy预测介入治疗结局的价值。结果:165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135/165),分别将总有效患者纳入结局良好组,结局不良患者纳入结局不良组。结局不良组患侧-健侧大腿周径差、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大于结局良好组(P<0.05);结局不良组血清P-selectin、IL购买AZD9291-18、Hcy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血清P-selectin、IL-18、Hcy水平与患侧-健侧大腿周径差、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呈正相关,与介入治疗结局呈负相关(P<0.05);校正其他因素前后血清P-selectin、IL-18、Hcy均是老年DVT患者介入治疗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selectin、IL-18、Hcy预测老年DVT介入治疗结局的AUC分别为0.789(95%CI:0.718~0.848)、0.812(95%CI:0.744~0.868)、0.792(95%CI:0.722~0.851),截断值为44.21 ng/mL、185.73 ng/L、23.60μmol/L,敏感度为70.00%、70.00%、80.00%,特异度为82.22%、82.96%、68.15%;三者联合预测老年DVT介入治疗结局的AUC为0.935(95%CI:0.886~0.967),此时三者的截断值为44.08 ng/mL、185.16 ng/L、23.37μmol/L,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8.15%,明显优于三者单独预测价值(Z=5.817、4.753、5.206,P均<0.001)。结论:血清P-selectin、IL-18、Hcy与老年DVT患者病情指标和介入治疗结局显著相关,能有效预测介入治疗结局,且联合预测价值较高。

风咳汤通过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轻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factor目的 探讨风咳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合物1 mL皮下注射致敏后再以雾化的OVA激发哮喘建立CVA大鼠模BMS-907351研究购买型,分别给予风咳汤低剂量、高剂量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Diff-Quick 法进行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 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含量;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肺组织中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1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炎症细胞数量、炎症因子含量和HE染色显示的病理改变都显著升高,SIRT1表达水平下降,NF-κB、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风咳汤高剂量可以显著降低炎症细胞数和炎症因子含量,改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升高SIRT1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NF-κB、NLRP3、ASC和IL-1β的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其作用与地塞米松相当。此外,风咳汤还可以降低Caspase-1 的活性。结论 风咳汤可以通过S获悉更多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效改善CVA大鼠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明清儿科医家对小儿水肿病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阅读明清时期中医名家名作,提取经方验方,归纳总结明清时期著名儿科医家治疗小儿水肿病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医名家名作中的经方验方,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TCMICS 3.5分析组方用药规律。通过TCMSP平台筛选核心药物的化学成分,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注释相关靶点蛋白,剔除无效成分。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edema”获取疾病相关靶点,整合并去重后得到相关疾病靶点。利用OmicShare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116首经方验方,涉及122味中药,中药总用药频次为865次,其中用药频次≥10次的有26味,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茯苓(63)、甘草(61)、白术(44)、陈皮(44)、泽泻(29);四气以温性药物(频次为411)为主;五味以苦味药物为主(频次为421);归经以脾、肺、胃、肾四经为主;核心药物组合为白术、陈皮、茯苓等。通过TCMSP平台、Uniprot数据库、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寻并筛选得到132个可能与水肿病相关的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共筛选出4 6Fulvestrant80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得到257条通路,潜在靶点主要富集在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结论:明清时期著名儿iCCA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科医家治疗小儿水肿病用药以辛开苦降为主,并用温药和之;治疗大法重在“利”,利水渗湿为治疗之本,并重视补肺健脾,顾护气机。这些组方思路为现代临床CP-456773体内用药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IPC)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选取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39)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IPC,selleck MDV3100对照组(n=39)应用常规干预联合IFlow CytometryPC。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医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临床依从性、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足背静脉血流速度较干预前增快,观察组快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干预后面对评分升高,回避评分降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屈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得分升高,且观察组GSE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IPC有助于提高患者积极医学应对水平、selleck化学自我效能、依从性,改善下肢静脉血液流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颅内静脉窦血栓继发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对颅内静Immunologic cytotoxicity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继发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治CVST继发脑出血和优化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自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以来在以上医院确诊为CVST且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的患者共102例。对患者的起病情况、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2名患者,CVST继发颅内出血29例,占总数的28.4%。CVST患者男女人数比例为1:1.17。年龄上,出血组年龄中位数为35岁,未出血组年龄中位数为40岁,P值为0.052,无显著差异。住院天数上,出血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0.55±7.81天,未出血组为12.77±6.51天,P值<0.001,出血组的住院天数显著长于未出血组。体重指数(BMI)方面,出血组BMI中位数为25.20(24.50-26.35),未出血组BMI中位数为24.50(23.50-25.35),P值为0.043。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头痛和视力障碍的P值分别为0.821和0.143,均>0.05,两组在这两个症状上无显著差异。两组在意识障碍、癫痫、偏瘫、失语这些症状的P值均<0.001,提示上述症状在两组有显著差异。实验室检查方面出血组D-二聚体中位数为1.96mg/L,非出血组D-二聚体中位数为0.81mg/L。出血组患者血红蛋白AZD6738纯度中位数为104.00g/L,非出血组患者血红蛋白中位为140.00g/L,两组间P值均为0.001。影像学检查是其确诊的主要依据,本研究显示CVST继发脑出血部位主要为额叶(10/29,34.5%),顶叶(6/29,20.7%),多个脑叶(10/29,34.5%),其余依次为颞叶(1/29,3.4%),小脑(2/29,6.8%)。CVST患者累及静脉窦部位依次是累及多个静脉窦(61/102,59.8%),横窦+乙状窦(16/102,15.7%),上矢状窦(12/102,11.8%),横窦(8/102,7.8%),乙状窦(5/102,4.9%)。其中29例CVST继发出血患者中单独受累上矢状窦的病例有5例(5/29,17.2%),其次横窦(2/29,6.9%),乙状窦(2/29,6.9%),累及乙状窦+横窦(3/32,10.3%),更多的是累及多个静脉窦(17/32,58.6%)。对比CVST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之间的可能危险因素,通过卡方检验得出χ2值和P值,两组在蛋白S/C缺乏以及妊娠/产褥期两个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常规采用药物抗凝治疗,而颅内静脉窦血栓继发颅内出血的Fulvestrant治疗方式多样,病情重可采用血管内治疗(静脉窦机械取栓/溶栓、碎栓);甚至需要外科手术(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本研究中所有的未出血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抗凝治疗后71.2%的患者预后良好(m RS评分0-1分)。两组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并证实了意识障碍(OR=0.056,95%CI,0.005-0.674,P=0.023),偏瘫(OR=0.084,95%CI,0.012-0.642,P=0.017),是CVST继发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CVST好发于女性,肥胖、妊娠/产褥期、蛋白S/蛋白C缺乏是CVST继发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CVST继发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更重。2.CVST继发颅内出血患者多累及多个静脉窦,出血部位多位于额叶、顶叶及多个脑叶。3.CVST继发颅内出血更易合并贫血,D-二聚体水平更高。4.CVST继发颅内出血治疗方式多样,病情严重时需行血管内治疗(静脉窦机械取栓/溶栓、碎栓);甚至需要外科手术(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总体预后更差。5.偏瘫、意识障碍可能是CVST继发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