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润肝养心方治疗心脏神经症(CN)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润肝养心方(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炒白芍、当归、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的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基因名片数Tofacitinib溶解度据库(GeneCar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CN疾病靶点,将药物和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后获得的共有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应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程序包(3.18.0)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8Hip flexion biomechanics.2构建关键靶点-功能-通路图及关键靶点中药药理调控网络;采用AutoDock Tools 1.5.6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润肝养心方筛选得到活性成分146个、作用靶点245个、CN及润肝养心方共有靶点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38个。KEGG富集分析关键靶点主要被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LY-188011分子量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涉及对异源刺激的反应、管径调节、血管直径维持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关键靶点与槲皮素、芍药苷、山柰酚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润肝养心方中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IL-1β、IL-6、TNF等关键靶点基因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通路以发挥抗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作用治疗CN。
槲皮素通过小分子核糖核酸196b调节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探讨槲皮素抗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MG-63、1Tethered bilayer lipid membranes43B和U2OS,用25,50和100μmol/L的槲皮素干预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分子核糖selleck Telaglenastat核酸196b(miR-196b)的水平。随后利用miR-196b抑制剂,联用100μmol/L槲皮素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槲皮素上调了三种骨肉瘤细胞中miR-196b的水平,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应用miR-196b抑制剂后,miR-196b的表达水平被显著抑制。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但在联用miR-196b抑制剂后,槲皮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被减弱。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但在联用miR-196b抑制剂后,槲皮素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被减弱。此外,槲皮素显著抑制了骨肉瘤细胞中p-mTOR、p-AKT和p-PI3K的表达,对mTOR、AKT和PI3K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联用miR-196b抑制剂后,p-mTOR、p-AKT和p-PI3K的表达显著上升,与单用槲皮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上调miR-196b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NSC 125973分子量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格列齐特灌胃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格列齐特(GLZ)通过调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方法建立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UC组、GLZ组(10 mg/kg GLZ灌胃)、GLZ+空载体组(10 mg/kg GLZ灌胃+0.15μL慢病毒空载体)、GLZ+RAGE过表达组(10 mg/kg GLZ灌胃+0.15μL RAGE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变化并进precise hepatectomy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水平;选取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损伤评分,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AGE、RAGE、磷酸化核转录因子p65(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UC组DAI及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增加,血清DAO、D-LA水平升高,结肠组织MPO活性、RAGE及AGE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增大;与UC组相比,GLZ组和GLZ+空载体组大鼠DAI及病理评分减小,血清DAO、D-LA水平降低,结肠组织MPO活性、RAGE及AGE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减小;与GLZ+空载体组相比,GLZ+RAGE过表达组DAI及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增加,血清DAO、D-LA水平升高,结肠组织MPO活性、RAGE及AGE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增大;以上观察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W-572016试剂(P均<0.05)。结Bemcentinib论 GLZ可以改善UC大鼠病理损伤症状,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AGE/RAGE信号通路有关。
下调METTL5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5 (methyltransferase-like 5,METTL5)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METTL5的表达情况。用靶向METTL5的shRNA(shRNA-METTL5)转染TNBC细胞后,用CCK-8、集落形成、伤口愈合以及TraNSC 125973纯度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关键蛋PR-171分子式白的表达。构建异种移植瘤模型,验证敲降METTL5对TNBC细胞在体内生长以及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的影响。结果 METTL5在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 <0Coroners and medical examiners.01)。敲降METTL5可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降低了Wnt/β-catenin信号分子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7的表达(均P<0.01)。体内实验显示,敲降METTL5减缓了移植瘤生长和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结论 敲降METTL5能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其作用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儿童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儿童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儿100例,年龄3~12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麻醉方法:E组依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和丙泊酚1.5~2.5 mg/kg; F组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1.5~2.5 mg/kg。Ediacara Biota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胃肠镜检查。记录入室时(T0)、麻醉后即刻(T1)、入镜后3 min(T2)和出室时(T3)的MAP、HR和SpO_2。记录两组患儿胃肠镜检查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体动次数和丙泊酚用量,评估患儿术后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儿T1~T3时的MAP和HR降低(P<0.05),T1、T2时的SpO_2降低(P<0.05)。E组患儿T1~T3时的MAP、HR和SpO_2高于F组(P<0.05)。E组麻醉苏醒时间、体动次数、丙泊酚用量、F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F组(P<0.05购买MRTX849)。手术医师对ELapatinib半抑制浓度组麻醉的非常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 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更好地维持无痛胃肠镜检查儿童的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手术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
单中心儿童急性肾损伤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高危患儿,避免相关危险因素,有效降低AKI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使用江西省儿童医院科研信息检索平台,筛选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1日期间行2次及以上血肌酐检测,且最高血肌酐水平高于基线值1.5倍的住院患儿完整病历资料,剔除需维持透析、既往90天内有肾脏病手术史、存在终末期肾病患儿,采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发布KDIGO指南定义AKI。根据年龄及预后分别分为:婴儿组、儿童组、青少年组及肾功能恢复组、肾功能恶化组。回顾性immune training分析其临床表现及预后特征,进一步探讨影响AKI预后及促使AKI进展为3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1068例病例中,男688例(64.42%),女380例(35.58%),男女比例1.81:1,平均年龄5.43±4.55岁,婴儿组255例(23.87%),儿童组592例(55.43%),青少年组221例(20.70%)。平均住院天数为12.83±11.26天;最终有876例(82.02%)恢复出院,192例(17.98%)肾功能未恢复,其中156例(14.61%)死亡;出院时仅有408例(38.20%)被诊断为AKI。2.AKI主要病因是泌尿系统疾病(29.12%),其次是感染(27.71%)、热射病(7.02%)、血液系统疾病(4.96%)、外源性中毒(3.74%)、心血管相关疾病(2.62%);在各种泌尿系统疾病中,肾病综合征(NS)、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泌尿系结石和溶血性尿毒症是主要病因。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KI3期、APTT延长、抢救史、休克史、RRT史、肾外器官衰竭是影响AK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In[P/(1-P)]=-2.571+0.819×是否AKI3期+0.010×APTT+0.786×是否有抢救史+0.698×是否有休克史+0.576×是否有RRT史+1.351×是否有肾外器官衰竭,并绘制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0.75,结果提示本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年龄、尿素selleckchem氮高、既往外伤史、介入治疗史、RRT史、外科手术史是AKI进展为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议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In[P/(1-P)]=-0.360-0.061×年龄+2.632×有无外伤史+0.030×尿素氮+1.384×有无介入史+1.147×是否有RRT史+0.675×有无手术史,并绘制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670>0.50,结果提示本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结论:(1)AKI主要病因是泌尿系统疾病,以肾病综合征(NS)、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泌尿系结石和溶血性尿毒症多见。(2)AKI临床上漏诊率高(61.80%),死亡率高(14.61%)。Lorlatinib溶解度(3)AKI分期重、APTT延长、有抢救史、休克史、RRT史、合并肾外器官衰竭是影响AK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较小、尿素氮高、既往有外伤史、介入治疗史、外科手术史是AKI进展为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FSGS小鼠模型中YAP与足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激动剂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YAP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Bio-imaging application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中足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激动剂的作用。方法 收取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肾病研究组人FSGS肾穿标本,使用阿霉素刺激构建FSGS小鼠模型和体外足细胞损伤模型,并联合YAP激动剂1-油酰基溶血磷脂酸(1-Oleoyl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处理上述体内外模型,使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 blot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足细胞凋亡和足细胞中YAP表达的相关性;使用LPA处理转染YAP siRNA的足细胞系后,检测足细胞中YAP表达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在人FSGS、FSGS小鼠模型和体外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中足细胞凋亡越多,YAP出核越多;LPA处理可以改善FSGS小鼠模型的肾脏形态(t=17.68,P<0.000 1)和肾功能(血尿素氮:t=4.576,P=0.010 2;尿白蛋白/肌酐:t=2.51,P=0.045 6),减少足细胞中p-YAP(S127)的表达,促进YAP入核,减少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及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均为P<0.001);敲减足细胞中YAP后,YAP的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降低,足细胞凋亡增加,LPA处理减少了selleck合成p-YAP(S127)的表INCB018424采购达,促进YAP入核,减少YAP敲减所致的足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及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均为P<0.000 1)。结论FSGS模型中活化YAP减少及YAP出核,足细胞凋亡增多;LPA能够通过抑制YAP在Ser127位点的磷酸化,促进足细胞中YAP的入核,减少细胞凋亡,延缓FSGS的疾病进程。
橙皮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橙皮油素(auraptene,AUR),最初是从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枳壳)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食用香豆素,目前发现其广泛Ceralasertib化学结构存在于柑橘属植物的果皮及其它许多可食水果和蔬菜中。研究发现,AUR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及神经保护作用等多种活性特征。近年来,多位学者证实AUR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1997年Epifano等发现AUR在1~10μmol·L-1范围内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含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皮层细胞体外兴奋性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2012年,日本Furukawa研究小组在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和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中,发现AUR通过促进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诱导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并激活PC12细胞。日本Okuyama研究小组则在2014年首次报道了口服AUR对LPS诱导的小鼠CNS炎症的抑制作用,并在随后几年陆续发表了系列相关报道。Okuyama等学者的研究提示,AUR对LPS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CNS炎症和脑损伤具有抗炎和潜在的神Biorefinery approach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抑制炎症性CNS损伤的一个天然保护selleck激酶抑制剂剂。
益肾泄浊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Ⅲ期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DKDⅢ期肾虚湿浊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运动、饮食指导及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厄selleck抑制剂贝沙坦片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分、肾功能指标及钙磷代谢指标,记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P<0.05)。2组中医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R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iPTH、血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汤联合西药治疗DKDⅢ期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exidartinib-plx3397.html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钙磷代谢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
补骨脂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骨脂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骨脂提取物组和西药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各组通过切除大鼠medical reversal两侧卵巢组织进行造模,对照组大鼠仅暴露卵巢而不行切除术。造模成功后,补骨脂提取物组给予补骨脂素(88 mg/kg)灌胃,西药组给予阿仑膦酸钠(7 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则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 OCN)、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Staurosporine、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 CTX)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TX水平显著升高(P<0.05),OCN、BAP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CTX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OCN、BAP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但各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Wnt3a、β-catenin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第4腰椎及左、右股骨BMD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Wnt3a、β-catenin的确认细节mRNA表达水平,第4腰椎及左、右股骨BMD均升高(P均<0.05),但各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骨脂提取物能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其作用可能与活化Wnt/β-catenin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