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理论的康复护理结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行为、应对方式及再生黏膜功能学成熟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5E理论的康复护理结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点击此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5E理论的康复护理结合积极心理学干预。比较两组点击此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营养、运动、健康责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5E理论的康复护理结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效果显medication history著,有助于促进其健康行为、应对方式及再生黏膜功能学成熟度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策略在重度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策略在重度颅脑损伤(sTBI)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6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2019GSK1349572年9月至2020年8月)和观察组41例(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两组均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术中采取ICP监测下常规减压技术,观察组术中采取ICP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策略。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脑膨出率、迟发性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观察组术中低血压(2.43%,1/41)、脑膨出(9.75%,4/41)、脑梗死(4.87%,2/41)、远端部位再手术(12.19%,5/41)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术中低血压(20.00%,7/35)、脑膨出(28.57%,10/25)、脑梗死(22.85%,8/35)、远端部位再手术(31.42%,11/35)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迟发性脑出血、脑积水、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8.29%,28/41)明显高于对照组(25.71%,9/25),且病死率(4.87%,2/41)低于对照组(14.28%diABZI STING agonist分子式,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2,P=0.007<0.gut-originated microbiota05)。结论 在重度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采用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策略,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改善患者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

90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90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致病菌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4月于LBH589配制承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败血症的患儿9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另选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无感染症状及临床指标为阴性)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价值。结果 90例败血症患儿中,28例为早发型败血症,62例为晚发型败血症。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中黄疸发生率最高,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发热、吃奶差、腹泻、肤色苍灰或发花、心动过速或过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WBC计数降低、PLT计数降低、CRP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异常患儿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败血症患儿阳性率27.78%,共培养分离致病菌28株,其中17株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10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早发型败血症患儿阳性率35.71%,共培养分离致病菌10株。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阳性率24.19%,共培养分离致病菌18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100%,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治疗前败血症患儿组CRP水平、中性粒细Empagliflozin配制胞百分比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RP的最佳诊断截点为10.1 m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诊断截点为0.41%,IL-6水平的最佳诊断截点为5.95 pg/mL。结论 不同类型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差异,血培养Dermato oncology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治疗前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IL-6水平对预测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负压引流创面修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溃疡的效果

目的 分析负压引流(VSD)创面修复术治疗下肢缺血致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下肢缺血致皮www.selleck.cn/products/mln-4924肤溃疡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创面修复,观察组行VSD创面修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治疗后细菌转阴率、瘢痕评分以及创面美容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皮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N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瘢痕获悉更多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low Cytometry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有良好治疗效果,可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肢功能快速恢复。

具有酶级联反应的铁元素纳米酶可有效缓解乙醇诱导的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消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化系统疾病。胃溃疡与胃损伤和活性氧的过量产生有关。二氢榭皮素(Taxifolin,Glutaminase抑制剂Tax)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但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将二氢榭皮素与铁离子偶联形成的Fe-Tax纳米酶可以模拟超氧化物歧化PCI-32765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表现出高效的活性氧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Fe-Tax纳米酶可以有效降低巨噬细胞内促炎因子的表达及缓解氧化应激。此外,Fe-Tax纳米酶可以增强小鼠胃组织生长因子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改善机体抗氧化防御及缓解炎症,从而促进乙醇诱导的胃粘膜损伤修复。总体而言,这项工作开发具有酶级联反应的铁基纳米酶,为预防和缓解胃溃疡的提供了有效策略,并扩展了纳米酶的生物医学应用。

社区规范管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背景 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高,再发心血管事件概率高,是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通过运动康复为主的心脏康复使得本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再入院率明显下降,医疗费用降低。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SCAD患者运动耐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社区心脏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月,通过整群抽样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信息系统(CHIS)(医生工作站)选取规范管理、75岁以下SCAD患者980例,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退伍军人特定活动问卷(VSAQ)等]对其进行调查。依据VSAQ测得的代谢当量(METs)值者分为运动耐量≤7.0 METs组和运动耐量>7.0 METs组,比较不同运动耐量SCAD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980Dolutegravir体外例SCAD患者中,运动耐量>7.0 METs者108例(11.0%),5.0~7.0 METs者619例(63.2%),<5.0 METs者253例(25.8%);运动耐量≤7.0METs组SCAD患者的性别、年龄、PCI术接受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血压达标情况、规律运动情况、运动强度水平、每次运动时间与运动耐量>7.0 ME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性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血压控制是否达标、是否规律运动、运动强biobased composite度是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CAD患者有运Fer-1试剂动意识,但运动耐量整体水平较低(≤7.0 METs),缺乏运动指导,建议通过运动康复,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D二聚体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Mediator kinase CDK8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小板、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入组顺序编自然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共计42例,双号设为观察组共计42例。两组患儿均行支原体肺炎常规治疗如止咳、平喘、祛痰、吸氧、红霉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再予以阿奇霉素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观察1周。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血小板(PLT)及D-二聚体(D-D),并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两组患儿治疗前IL-6、IL-8、IL-10、TNF-α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IL-6、IL-8、IL-10、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2)两组患儿治疗前PLT、D-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LT、D-D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3)NVP-TNKS656供应商完成1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4)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收集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普通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对症治疗可有改善患儿炎症状态及血液循环状态,提升临床疗效率,且不增加Alpelisib化学结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是更适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分析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治疗尿毒症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诊治的66例尿毒症伴CHF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和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壁厚度指标和心指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端前脑钠肽、白蛋白指标和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呼吸频Metabolism抑制剂率、平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B-431542.html均动脉压、心率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结non-medullary thyroid cancer论:尿毒症伴CHF患者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能够提升心功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安全性高。

棉籽肽益生菌复合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现有的UC治疗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能导致肝、肾损伤。因此,开发更加安全且有效的新药成为UC治疗的关键。有研究表明食物源活性物质如小分子肽、益生菌等具有UC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在前期小分子肽、益生菌联合UC治疗的基础上,开发新型棉籽肽益生菌复合物以探索其对UC治疗的效果和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C57BL/6J小鼠为模型动物,探讨棉籽肽益生菌复合物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采用棉籽肽益生菌复合物给药的方式,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该模型充分再现UC主要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造成实验小鼠体重减轻、腹泻、便血及精神萎靡、结肠受损、炎症增加及抗氧化水平下降等。我们发现,与模型组对比,UC模型小鼠在给药浓度为260mg/kg、520 mg/kg和780 mg/kg的棉籽肽益生菌治疗8天后,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小鼠体重下降减慢,腹泻和便血情况有所缓解,结肠长度缩短的情况有所改善,除了肝脏指数外,其他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通过HE染色发现,DSS处理后结肠黏膜被大量破坏,并伴随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给药治疗后,结肠组织的杯状细胞损伤减少,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存在剂量关系。此外,小鼠结肠和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vaccine-associated autoimmune disease氧化氢酶(CAT)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这表明棉籽肽益生菌复合Baricitinib物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来治疗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种类及丰度进行研究:最后一次灌胃24 h后,每组取三个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进行分析,测序区域为细菌16s r DNA的V3-V4区。结果发现,棉籽肽益生菌复合物能增强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Belumosudil细胞培养性和丰富性,并改善DSS诱导的肠道菌群的异常。除此以外,给药治疗显著增加优势菌群并降低有害菌群。这表明棉籽肽益生菌复合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来治疗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棉籽肽对溃疡性结肠炎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方式:通过数据库对棉籽肽干预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靶点进行筛选,得到最相关的3个核心靶点。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展示棉籽肽与核心靶点的结合位点主要集中在疏水性凹陷的受体分子表面,并产生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由此可以推断棉籽肽通过与TNF/JAK2靶点蛋白相互作用来减弱溃疡性结肠炎。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动物水平验证了棉籽肽益生菌复合物主要是通过抗炎、抗氧化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并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证明了棉籽肽可能通过与靶点蛋白产生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进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本研究不仅拓宽了小分子肽和益生菌的应用,也为UC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重度抑郁障碍潜在氨基酸代谢标志物及其通路研究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明显和持久的情绪低落、缺乏活力以及身心疲惫。它的特点是高发病率selleck NSC125066、低治愈率、高自杀率和复发率以及高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selleck化学中国至少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抑郁症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抑郁症的形成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基因突变、社会经济等,但目前尚无法确定它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代谢标志物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抑郁症患者氨基酸代谢标志物变化及其代谢通路,筛选能够反映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不仅为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疾病诊断及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全面收集重度抑郁患者和一般人口学信息及认知行为学信息,收集入院时的血清样品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别对重度抑郁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代谢谱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准确、可靠的结果。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间的差异氨基酸代谢标志物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1)检测及筛选抑郁症患者的氨基酸差异代谢标志物,并验证其诊断效能;(2)对抑郁症差异生物标志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探讨重度抑郁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募集病Microscopes and Cell Imaging Systems例组49例,对照组97例,样本均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基于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组人员的血清代谢物进行测定,并对两组之间的氨基酸代谢物进行对比。应用Metaboanalyst 5.0在线平台分析软件对筛选及预处理后的氨基酸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变量统计方法,筛选出氨基酸差异代谢标志物进行通路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筛选抑郁症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探讨抑郁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使用SPSS 24.0对氨基酸代谢标志物与临床变量及心理变量做关联分析,深入挖掘抑郁症的多维信息。结果:1.关于人口学特征分析,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BMI、居住地等指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受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情况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代谢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中发现有4种氨基酸代谢差异物,分别是:精氨酸、瓜氨酸、谷氨基酸、丝氨酸。3.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氨基酸差异代谢物涉及11条代谢通路,主要参与2条代谢通路,分别是: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精氨酸、瓜氨酸浓度与反映糖、脂、肝、肾功能的多种代谢标志物(即GLU、TC、AST、ALB、CREA)呈负相关,在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5.氨基酸比值指标,如Arginine/Glutamic acid、Citrulline/Glutamic acid,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38,区分效果较好。6.快感缺失、焦虑、身心健康与精氨酸、瓜氨酸以及丝氨酸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潜在氨基酸代谢标志物及其通路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氨基酸代谢与抑郁症密切相关,重度抑郁患者差异氨基酸代谢物质中与抑郁症发病相关的主要是精氨酸、谷氨基酸、瓜氨酸和氨酸。四种不同的氨基酸在不同的代谢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主要包括: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氨基酸差异代谢物可以作为抑郁症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这为研究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