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感染率的效果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集中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Iron bioavailability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抗菌药物更多使用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观察评分。结果:护理实施后,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2.50%)及抗菌药物使用率(5.00%)和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7.50%)及抗菌药物使用率(12.50%)相比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护理前,两组护理观察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试验组个人卫生、使用洗手液、使用手消毒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selleck Regorafeni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托伐普坦联合新活素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容量负荷及血清Periostin、VS-2的影响

目的 研究托伐普坦联合新活素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容量负荷及血清Periostin、血管生成抑制因子(VS-2)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2021年2月~2023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冠心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病合并心力寻找更多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伐普坦片,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容量负荷、心功能指标及血清Periostin、VS-2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77.50%);两组患者的心容量负荷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LVEDP、PAP、PAWP、RAP低于对照组,C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容量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6MWT、E/A、钠Na~+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eriostin、VS-2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VS-2高于对照组,Periosti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托伐普坦联合新活素进行治疗,其心容量负荷及血清PCompound 3半抑制浓度eriostin、VS-2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建议临床推广。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认知损害的预防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82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进行评估,并根据MoCA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β_2-微球biodiesel production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回归分析中显示病程越长、同型半Colforsin胱氨酸水平越高以及一般精神病C59配制理症状评分越高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认知损害风险(P<0.05)。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与多种因素相关,患者病程越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越明显的患者认知损害程度越高。

早期床边排便活动结合自主床边关节活动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早期床边排便活动结合自主床边活动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早期床边排便活动结合自主床边关节活动训练)和对照确认细节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对其便秘发生率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风险(AMI-RISKend-to-end continuous bioprocessing)评分表对护理前后效果进行分析、Fugl-Meyer(躯体功能评价)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Fer-1组便秘患者占比(6.00%)显著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AIM-RIS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活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床边排便活动结合自主床边活动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护理的综合应用价值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粪便钙卫蛋白与肠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分型的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 FC)及血液检查等实验室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消化内科诊治的UC患者临床资料79例次(61例,有重复病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诊断为功能性胃肠Ceralasertib半抑制浓度Gefitinib能紊乱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C浓度水平。综合临床表现及内镜下所见将UC患者按照病情活动性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并根据蒙特利尔分型法对UC患者进行疾病分型。分析不同分型和活动性UC患者的FC浓度差异及FC与相关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沉(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判断疾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比较各指标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F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组FC浓度显著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的UC患者间F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病变范围扩大,FC浓度有升高趋势。直肠型组hand disinfectant、左半结肠型组和全结肠型病变组分型的UC患者活动期FC浓度均高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型组UC患者与对照组比较F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动期直肠型组UC患者F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半结肠型组和全结肠型病变组UC患者F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FC对UC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各血液相关指标对UC的诊断准确性排序为IL-6>CRP>WBC>ESR>NEU%>HCT>HGB>PCT。结论:FC与UC患者内镜下表现和临床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其诊断效能高于各血液相关指标,FC在UC患者诊断及病情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UC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辅助无创性指标。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早产儿212例,记录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检查母体是否有贫血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212例早产儿中,视网膜病患儿24例(11.32%),非视网膜病患儿188例(88.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病组在胎龄、出生体重selleck RSL3、宫deep-sea biology内窘迫、感染、母体贫血等方面,与非视网膜病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妊娠并发症、母体贫血、出生胎龄小。结论:妊娠并发症、母体贫血、出生胎龄小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护理和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提高视网膜病早产儿selleckchem Crizotinib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基于文献和系统药理学的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检索TCMSP、DrugBank、OMIM等数据库筛选HLJDD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和UC疾病靶点,构建相关网络并借助拓扑学原理筛选HLJDD治疗UC的核心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HLJDD治疗UC核心活性成分6个(京尼平苷、小檗碱、巴马汀等),核心作用靶点360个。富集分析表明,HLJDD主要通过作用于NTRK1Telaglenastat体外、CUL3、TP53等核心靶点,干hepatogenic differentiation预NF-κB、www.selleck.cn/products/byl719MAPK、Hippo等信号通路,进而调控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来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此研究从整体角度揭示了HLJDD治疗UC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可为HLJDD复方二次开发及抗溃疡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术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术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独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原位病变的UAP患者。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MACE定义为再发心绞痛住院治疗、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二次血运重建、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发点击此处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25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2±2.8)个月,发生MACE者33例(12.89%)。MACE组脂蛋白a[Lp(a)]、糖化血红Genetic basis蛋白(HbA1c)水平及3支病变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p(a)、Fer-1分子式HbA1c、3支病变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p(a)、HbA1c在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且二者联合预测时敏感度(93.9%)及特异度(58.4%)表现良好。结论 高Lp(a)、HbA1c水平是UAP患者DCB术后短期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目的:基于FAERS系统数据库,提取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事件报告相关的信息,结合数据挖掘算法及统计学分析,对TKIs药物上市后安全性在评价,发现新的风险信号,促进国Leech H medicinalis内临床对TKIs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6年第1季度Galunisertib-2021年第4季度期间接收到的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卡博替尼、仑伐替尼以及瑞戈非尼ADE报告数据。从上报数量趋势、性别、体重及年龄段分布、患者临床结局、用药适应症、报告国籍、不良事件累及系统及器官分布、高频不良事件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筛选FAERS数据库中上述药物的安全信号,并分析重点累及器官和高危信号。结果:(1)九个药物中,阿法替尼报告数最少,仑伐替尼报告数最多,六年间,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和克唑替尼报告数减少而其他药物报告数增多;ALK-TKI和EGFR-TKI的女性报告数大于男性,VEGFR-TKI的男性报告数大于女性;年龄都集中在18-65岁和66-79岁;克唑替尼和奥希替尼在死亡结局上占比较大,其他药物分布类似;超适应症用药奥希替尼最少4.51%,仑伐替尼最多29.38%,其他药物在10%~20%之间。(2)系统器官(SOC)层面:主要聚集在胃肠系统、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为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各类检查和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七个系统上。(3)具体ADR影响因素:九个药SOC中影响因素最多的包括,克唑替尼: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在性别、年龄、体重、剂量、疗程和地区均存在差异性,P<0.05,奥希替尼:呼吸、胸及纵膈系统疾病在性别、年龄、体重、疗程和地区上存在差异性,P<0.05,仑伐替尼: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在性别、年龄、剂量、疗程和地区上存在差异性,P<0.05、呼吸、胸及纵膈疾病在所有类别上均存在差异性,P<0.05、胃肠系统疾病在所有因素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瑞戈非尼: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在所有因素上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1)TKI类各药物ADE在性别上有一定差异,在年龄以及临床结局的上无较大差异,超适应症用药在正常范围,临床用药需注意个体差异性。(2)TKI类药物ADR信号在各SOC分布上较为广泛,胃肠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为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应重点关注,同时对本研究挖掘出的并未在文献中报道和说明书中出现的新的ADR信号应给予高度警示。(3)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出药物在上市后未发现的低频或者罕见的风险信号,对信号的分析和评价可为药物警戒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及临Cobimetinib MW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选穴规律研究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顽固性失眠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建库起至2022年3月收录的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文献,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immune cytokine profile对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针刺处方选穴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38篇,针刺处方89组,分析结果提示:穴位选用频次最多的为三阴交、神门、百会;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穴位被选用次数最多;整体处方选穴集中LBH589纯度在下肢;常用特定穴为交会穴;百会、神门为核心腧穴且二者关联性最强;心俞-脾俞-肾俞-太冲-大陵-风池-神庭-行间-印堂-足三里-中脘组、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内关-PLX5622四神聪-百会-安眠-太溪组二组为较常用组合。【结论】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注重形神共治、平衡阴阳的选穴规律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