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索千金三黄汤加减治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目的 预测基于千金三黄汤加减的“麻黄-黄芩-黄芪-鱼腥草”配伍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以期丰富抗流感病毒的复方配伍。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麻黄、黄芩、黄芪、鱼腥草的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流感病毒感染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中“集合运算Venn图”获得药物与甲型流感病毒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并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流感病毒PR8构建C57BL/6J小鼠感染模型,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肺General medicine指数、肺组织病理,ELISA及RT-PCR对部分核心靶点及抑炎因子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得到“麻黄-黄芩-黄芪-鱼腥草”配伍的活性成分86个,潜在靶点505个。甲型流感病毒相关的疾病靶点1531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75个。GO富集获得424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获得202个条目,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流感通路、COVID-19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凋亡通路、Th17分化等多个流感相关的通路。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干预后可以改善感染小鼠一般状态及感染诱发的结肠缩短,减轻肺指数与肺组织病理损伤,下调核心靶点中促炎因子TNF-α、IL-6、MAPK3、IL-1β mRNA的表达、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结论 基于千金三黄汤加减的“麻黄-黄芩-黄芪-鱼腥草”配伍可以多成分、多途径发挥抗甲型流感病C59细胞培养毒的作用,可能通过TNF-α、IFulvestrant浓度L-6、MAPK3、IL-1β、Akt1等核心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减轻甲型流感病毒所致的肺组织免疫炎性损伤,初步证实了该配伍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部分作用靶点及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基于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新疆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预测

目的 分析新疆2005—2018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探讨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新疆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预防和控制菌痢的决策工作提selleck抑制剂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菌痢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利用Python软件构建Scommon infectionsARIMA模型并对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8年新疆菌痢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35.71/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6~10月。各年龄组菌痢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 605.90,P<0.001),其中0~5岁和>60岁年龄组患病所占比例较大。所得模型为SARIMA(0,1,2)(0,1,1)12,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残差序列进行Ljung-Box Q检验(Ljung-Box Q test, LB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Q=0.68,P=0.41),即残差序列为白噪声。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范围为3.29%~75.32%,平均相对误差为11.34%。采用构建的最优SARIMA模型,以2005—2018年菌痢月发病率数据为基础,对2019年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INCB018424供应商显示其发病率呈下降的态势。结论 SARIMA(0,1,2)(0,1,1)12模型预测新疆菌痢发病率有较好的精确度,可以用于疾病的中期预测。

A型肉毒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患者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对其疼痛、瘙痒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60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和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疼痛、瘙痒评分、皮肤水分含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以及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与治疗前比,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和皮肤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皮肤水分含量均升高,且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RP56976 MW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PEG300小鼠照组;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成形蛋白7(BMP-7)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能够更有效减轻瘢痕疙瘩程度,改善患者疼痛、瘙痒症状、促进皮肤修复,提高皮肤含水量,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更为显著,复发率低。

哮喘患儿血清SFRP1、MMP12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究哮喘患儿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表达及其对儿童EGFR抑制剂哮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7月收治的12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FRP1、MMP12水平,同时收集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RP1、MMP12水平对哮喘患儿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SFRP1、MMP12水Pine tree derived biomass平分别为(69.56±7.21)pg/mL、(22.43±3.58)pg/mLiraglutide生产商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8±6.57)pg/mL和(19.35±3.74)pg/mL(P<0.01);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SFRP1、MMP12水平分别为(72.48±6.59)pg/mL、(24.36±3.69)pg/m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的(68.13±7.51)pg/mL和(21.49±3.53)pg/mL(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RP1、MMP12二者联合评估儿童哮喘预后情况的AUC为0.809,大于SFRP1(0.738)及MMP12(0.723)单独评估(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SFRP1、MMP12水平均上调,二者联合对儿童哮喘的预后情况评估效能较高。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及评价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药临床试验注册情况,归纳其特征及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中医药防治DPN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参考。[方购买PF-02341066法]应用计算机在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CTRP)检索DPN中医药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对检索DPN中医药临床试验进行查重并提取相关数据。提取相关临床试验信息,并归纳DPN中医药临床试验特征(注册时间、地域及机构、设计类型、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结果]纳入中医药防治DPN临床试验26项;临床试验注册地均为中国,均在国内开展相关临床试验;注册单位分布在全国10个省级行政区,20家临床注册机构。分布最多的3个地区分别为上海市(8项)、北京市(5项)、广东省(5项);经费来源以省级基金资助最多为8项,其次为院级科研基金资助6项;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是在册DPN的主要研究设计类型,12项研究为预试personalised mediations验,构成比为46.15%;纳入临床试验总样本量为3 854例,13项临床试验受试者例数≤100例;5项试验以针灸为干预措施;试验注册设计了145个结局指标,23项试验设计了神经传导速度。[结论]中医药防治DPN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整体偏少,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医药防治DKPT-330试剂PN优势明显,但在临床试验设计和注册规范性方面有待加强。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β-榄香烯治疗晚期纵隔型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β-榄香烯脂质体对晚期纵隔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Banana trunk biomassIpatasertib于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院治疗的12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125I粒子组、β-榄香烯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比三组治疗近期有效率、血清肿瘤标志物及1年肿瘤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2、4、6个月,联合治疗组和125I粒子组疗效显著优于β-榄香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个月,联合治疗组和125I粒子组气道管径、第1秒用力呼气量容积百分比(FEVl%)、6 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和β-榄香烯组增加,呼吸困难指数较治疗前和β-榄香烯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G300分子式(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及组织多肽抗原(TPA)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病灶最大横截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随访1年,联合组(87.5%)生存率高于125I粒子组(62.5%)和β-榄香烯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β-榄香烯治疗晚期纵隔型肺癌疗效和安全性高,耐受性好,近期预后良好,且优于单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及单用β-榄香烯治疗。β-榄香烯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二者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

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颧髎透刺迎香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选穴及手法依据,将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并将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方法:将60例符合Lung bioaccessibility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颧髎透刺迎香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鼻症状总分量表(TNSS)评分、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NNSS)评分、体征评分、鼻-结膜相关生活量表(RQLQ)积分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变化,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记录2组患者TNSS评分、TNNSS评分、体征评分及RQLQ积分,以观察患者症状的复发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T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故提示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在改善患者鼻症状方面优于常规针刺,且长期疗效更为稳定。2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TNNSS评分都显著下降(P<0.01),且在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的TNNSS评分与治疗前比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治疗效果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故提示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鼻炎Ceralasertib细胞培养伴随症状方。3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体征评分都有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的体征评分都有降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故提示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在减轻患者鼻炎体征方面优于常规针刺。4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清IgE含量均显著下降PD0325901研究购买(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IgE含量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总有效率为93.3%(28/30),常规针刺总有效率为70.00%(21/30,P<0.05),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论:1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和常规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均有效,且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刺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相比于仅使用常规针刺,其临床疗效更佳。2颧髎透迎香联合常规针...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3月收录的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Belnacasan价格:共纳入77篇文献,120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86味,总用药hepatitis b and c频数1 108次,使用频率>5%的有5类,由高到低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清热药,累计频率79.25%;单药频次>20的中药有23味,累计频率66.06%,分别为川芎、天麻、白芷、茯苓、栀子、甘草、半夏、白术、丹参、黄芩、柴胡、钩藤、大枣、当归、石菖蒲、陈皮、牛膝、石决明、红花、党参、桃仁、蔓荆子及赤芍;按药性分析,温、寒、平性药较多,甘、苦、辛味药多见,归经多入肝经、心经、肺经、脾经及胃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白芷BI 10773小鼠-川芎是支持度最高的药对。通过对频数≥2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大类,主要涉及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及八珍汤。结论: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多以活血化瘀、熄风止痉为主,并注重补虚,多以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及八珍汤化裁。

吴茱萸碱通过调控Notch通路抑制Skp2的表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究吴茱萸碱对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48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吴茱萸碱组和吴茱萸碱处理的过表达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Kyo T2的腺病毒载体干预组,每组12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Carcinoma hepatocellular鼠哮喘模型,吴茱萸碱组和吴茱萸碱加Kyo T2腺病毒载体干预组以30 mg/kg的吴茱萸碱溶于生理盐水灌胃,其中,吴茱萸碱加Kyo T2腺病毒载体干预组经鼻滴入5×108pfu的Kyo T2腺病毒干预,其余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末次激发24 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β、IL-4和OVA特异性IgE和IgG1;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检测气道杯状细胞增生;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胶原沉积现象;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Hes1、Skp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中总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此网站数均显著升高(P <0.05),TNF-α、IL-1BMN 673试剂β、IL-4因子水平上升(P <0.05),α-SMA、Hes1和Skp2的表达上调(P <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组和吴茱萸碱加Kyo T2腺病毒载体干预组BALF中总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P <0.05),TNF-α、IL-1β、IL-4因子水平下调(P<0.05),α-SMA、Hes1和Skp2的表达降低(P <0.05),气道炎症得到明显改善;与吴茱萸碱组相比,吴茱萸碱加Kyo T2腺病毒载体干预组炎性因子显著降低,通路蛋白下调,气道炎症改善更为显著(P <0.05)。结论吴茱萸碱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和炎症反应的改善,可能与Notch通路抑制Skp2的表达相关。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在肝硬化伴腹水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在肝硬化伴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canine infectious disease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1个月后,GSKJ4浓度观察组的饮食、用药、病情监测、日常生活及Herth希望量表(HH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SC 125973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提高病情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