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预测T2DM患者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CC950供应商是否合并肌少症将其分为对照组(n=146)和肌少症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AGE、肌力、起立试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BMI、肌力、AGE均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BMI、肌力、AGE建立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校准度良好,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发现其预测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结果 显示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净收益和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AGE是T2DM患者发Y-27632细胞培养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T2DM患者的肌少症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献血者凝血状态对其捐献的单采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marine sponge symbiotic fungus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Fer-1体外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 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时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数≥3次并从未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开始(此次单采血小板)前,2组对象均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Plus)检测外周血Plt、MPV、PDW、Pct、P-LCR等血小板基本参数,使用血Docetaxel化学结构栓弹力图(TEG)仪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速率(α)、最大血凝块强度(MA)、凝血指数(CI)等TEG参数。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组检测参数的差异。结果 实验与对照组除CI为0.48±1.00 vs-0.99±1.96(P<0.05)外,所有血小板基本参数及其他TEG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献血者自身凝血状态可能是引发其单采血小板出现体外聚集现象的独立风险因素。
聚焦超声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medical clearance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聚焦超声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湖北医药Ipatasertib价格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收治的P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8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3)与对照组(n=88)。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糖精清除时间均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PAR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鼻黏AZD6738体内液纤毛传输功能。
基于文献计量和数据挖掘探讨石菖蒲的研究热点及应用规律
目的:探讨和梳理中药石菖蒲研究领域的概况,为把握其研究趋势及热点提供参考;挖掘含石菖蒲方剂的配伍及应用规律,为石菖蒲的科学、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 Web of Science中2011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石菖蒲文献,利用MicrosoftOffice Excel 2017统计该领域刊文量的变化趋势。借助CiteSpace进行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等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进而明确石菖蒲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热点。收集含中药石菖蒲的内服方剂,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Vosviewer1.6.15、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 等软件进行中药配伍密度分析、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决策树模型分析等;同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石菖蒲主治疾病的核心治疗中药,并进行非核心中药集群分析。结果:文献计量学方面共纳入1123篇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Barasertib体内实验剂量结果显示石菖蒲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中文文献以陈文、王湘君等为代表,英文文献中 Dong,Tina Ting-Xia、Tsim,Karl Wah-Keung、Gao,Hao、Yao,Xin-Sheng等发文量最多,同时各研究团队间具有较紧密的合作关系。机构属性分析显示,中医药院校是目前石菖蒲领域的研究主力;但各机构间合作较为松散。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石菖蒲(acori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essential oil)、癫痫、mice、数据挖掘、用药规律、alpha asarone、远志、alzheimers disease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强;这提示石菖蒲的成分分析、配伍应用等方面是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同时聚类分析及突现分析表明其临床应用及配伍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数据挖掘部分共纳入987首研究方剂,涉及433味中药,累计使用10175次。433味中药间有21247次配伍联系,高频中药(使用频次>52次)共45味。配伍密度及关联规则显示茯苓、远志、人参、当归、麦冬等中药与石菖蒲配伍最为频繁。与石菖蒲配伍的中药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多见苦、辛、甘,多入肝经、肺经、胃经。功效类别Immunoinformatics approach分析表明,石菖蒲多与补虚类、RSL3清热类、安神类、解表类、利水渗湿类中药配伍,常用于治疗癫痫、中风等病症。高频中药组合深度分析显示,当归、人参、甘草等补虚类中药为“石菖蒲-茯苓、石菖蒲-远志”组合的共同配伍,且茯苓、远志常同时出现在配伍方剂中。治疗癫痫时,石菖蒲多与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等配伍。中药属性分析显示,与石菖蒲配伍治疗癫痫的中药以性温,味甘,入心经、肺经、脾经为主。筛选得到22味治疗癫痫的核心中药,且以茯苓、远志、人参、朱砂、麦冬等中药与石菖蒲配伍使用频次最高。非核心中药的集群分析得到4组具有高度互联的中药网络;因子分析提取到8个公因子;决策树算法中,茯苓为最佳识别中药。结论: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多角度梳理了石菖蒲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并探讨了其研究热点,可使研究者清晰地认识到近十年来石菖蒲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石菖蒲未来的研究方向。含石菖蒲方剂的临床应用、中药组成、功效类别、中药配伍密度及其关联组合等数据挖掘,总结了石菖蒲的配伍特点,探讨了石菖蒲的应用规律,为石菖蒲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的周围型肺癌的效果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43例。单孔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三孔组采用常规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7 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pred)等肺功能指标,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三孔组比较,单孔组术后下床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 d 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7 d的FEV1%pred、FVC%pred、MVV%pred均较术前降低(P<0.0 5),术后7 d单孔组FEV1%pred、FVC%pred、MVV%pred高于三孔组(P<0.0 5)。术后3 d,2组炎症因子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7 d,2组血SCH772984研究购买清PCT、TNF-α、CRP水平出现回落,且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3 d,2组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术后7 d,2组CD3~+、CD4~+、CD4~+/CD8~+均有回升,且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2组患者更多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功能中重度减低Proteomics Tools的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能获得与常规三孔胸腔镜手术相近的疗效,其在机体炎症、免疫功能及术后早期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且因其手术创伤小,切口小,患者更易接受。
不同时期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对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对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其中,56例行同期手术Vacuum Systems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Outerbridge分级为Ⅲ级或Ⅳ级),44例行分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或Ⅱ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6和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和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与对照组的88.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和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OKselleck激酶抑制剂S和WOMAC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和OK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fitinib-based PROTAC 3分子式P> 0.05)。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同期与分期行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同期膝关节镜检+单踝关节置换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连花清瘟胶囊可抑制非致死剂量的流感病毒诱导的小鼠继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民族药确认细节理学相关性连花清瘟胶囊(LH-C)是一种中药,由两个处方组成,麻杏石甘汤(MXSGT)和银翘散。近年来,它被证明具有抗病毒、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它通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目的先前的研究表明,LH-C具有抗病毒作用,并通过体外下调细胞黏附分子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的细菌黏附到呼吸道上皮细胞。然而,在动物研究中,LH-C对流感诱导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建立了非致死剂量流感病毒(H1N1)感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继发感染的小鼠模型,以研究LH-C的潜在影响。方法在感染非致死剂量H1N1和非致死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BALB/c小鼠上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体质量、病死率和病理变化来确定病毒和细菌剂量。此外,在LH-C治疗后,小鼠模型中的存活率、体质量、肺指数、病毒滴度、细菌菌落、病理变化和炎性细胞因子均已系统测定。结果在H1N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叠感染模型中,感染20PFU/50ul H1N1和105 CFU/ml金黄色葡萄杆菌、20 PFU/50μL甲型H1N1和106 CFU/ml金黄葡萄球菌、4 PFU/50ul H1N1和106CFU/ml金色葡萄球菌的小鼠组的病死率为100%。感染4 PFU/50ul H1N1和105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Stress biomarkers组病死率为50%。单独感染20 PFU/50 ul H1N1的小鼠组和感染2 PFU/50 ul H1N1和106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组的病死率为37.5%。感染2 PFU/50 ul H1N1和106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组病死率为30%。感染2 PFU/50 ul H1N1SBE-β-CD和106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体质量减轻了近10%。观察感染小鼠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在重叠感染模型中发现了严重的肺损伤。LH-C提高了过度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显著降低了肺指数,降低了病毒滴度和细菌载量,减轻了肺损伤。它通过下调炎性介质如IL-6、IL-1β、IL-10、TNF-α、IFN-β、MCP-1和RANTES的mRNA表达水平来减少肺部炎性反应。结论研究发现,非致死剂量H1N1感染后继发非致死剂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重复感染对小鼠同样致命,表明了继发感染的严重性。证实了LH-C可减轻H1N1引起的继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肺损伤。这些发现为LH-C提供了进一步的评估,表明LH-C可能对流感继发性细菌感染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黄及其组方配伍治疗脑出血研究进展
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0%~Navitoclax试剂15%,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内科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降压药、降糖药及止血药等使用,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些年中药及中成药以其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性价比低等优点广泛被人们接受。大黄作为治疗脑出血最常用中药之一,该文通过汇总大黄治疗脑出血的相关文献发现其活性成分集中于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中药组方为大承气汤、生地大黄汤、凉血通瘀方、脑血疏口服液等。作用Fer-1配制涉及保护血脑屏障、促进血肿吸收、降低炎症水平、降低出血部位乳酸堆积、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涉及通路包括水通道蛋白4(AQP4)、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Oncologic treatment resistance1/2(ERK1/2)、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Wnt3a/β-连环蛋白通路等。该文对大黄活性成分及含大黄的中药复方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进展进行汇总,以期为脑出血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安徽省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务工作者做好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芜湖市2个区7所幼儿园,采用儿童基本情况及过敏性疾病调查问卷对园内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201份,其中涉及男童1 158名,女童1 043名Ferrostatin-1纯度。调查结果显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37.39%(823名),其中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的患病率分别为29.17%、8.95%、6.73%、2.99%、2.82%、1.36%。男童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高于女童(χ~2=21.982,P <0.001),药物过敏发生率低于女童(χ~2=5.924,P=0.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6岁组儿童的哮喘(χ~2=5.419,P=0.02)、过敏性鼻炎(χ~2=13.791,P <0.001)、过敏性结膜炎(χ~2=8.898,P=0.003)、食物过敏(χ~2=4.496,P=0.034)、总过敏性疾medical crowdfunding病发生率(χ~购买GSI-IX2=9.587,P=0.002)均高于3~4岁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χ~2=8.891,P=0.003)、父亲文化程度(χ~2=4.499,P=0.034)、是否独生子女(χ~2=13.349,P <0.001)、妈妈是否吸二手烟(χ~2=5.080,P=0.024)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年龄3~4岁(OR=0.732,95%CI:0.613~0.875)、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0.692,95%CI:0.550~0.871)、妈妈未吸二手烟(OR=0.786,95%CI:0.632~0.977)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保护因素;儿童是独生子女(OR=1.366,95%CI:1.120~1.666)是危险因素。结论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妇幼卫生工作者应采取一定措施做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尤其是针对5~6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应做好宣教工作。
艾地苯醌抗癫痫作用的用药时间和剂量研究
目的 研究艾地Reactive intermediates苯醌抗癫痫作用的最适用药时间与剂量。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经典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法)、12 h+60 mg/kg组、12 h+120 mg/kg组、24 h+60 mg/kg组、24 h+120 mg/kg组。12 h+60 mIpatasertib体内g/kg组和12 h+120 mg/kg组癫痫持续状态12 h后分别给予60 mg/kg和120 mg/kg艾地苯醌干预,24 h+60 mg/kg组和24 h+120 mg/kg组癫痫持续状态24 h后分别给予60 mg/kg和120 mg/kg艾地苯醌干预,记录给药后癫痫发作频率、时间。水迷宫实验检测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艾地苯醌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NMDAR2B)磷酸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化水平的变化,检测大鼠棘波频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12 h+60 mg/kg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时间、大鼠记忆能力无显著变化(均P>0.05),大鼠海马组织NMDAR2B磷酸化水平和脑电波频率也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12 h+120 mg/kg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发作时间显著减少(P<0.05),大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5),大鼠海马组织中NMDAR2B磷酸化水平及棘波频率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24 h+60 mg/kg组和24 h+120 mg/kg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发作时间显著减少(P<0.05),大鼠记忆能力改善显著(P<0.05)。与12 h+120 mg/kg组相比,24 h+60 mg/kg组和24 h+120 mg/kg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时间和大鼠记忆能力无显著差异(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24 h+60 mg/kg组和24 h+120 mg/kg组大鼠海马组织NMDAR2B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05);与12 h+120 mg/kg组相比,24 h+60 mg/kg组和24 h+120 mg/kg组NMDAR2B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中,癫痫终止后12 h给予120 mg/kg艾地苯醌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抗癫痫效果,这一作用可能与NMDAR2B受到抑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