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某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某高校3 321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指标测定。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性别、年龄与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水平、患病率聚集率及危险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教职工BMI、SBP、DBP、LDL-C、TG、Dinaciclib体内FP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TC、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BMI、SBP、DBP、TC、LDL-C、TG、FPG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HDL-C水平显著降低。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Unani medicine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33.7%)、血脂异常(24.2%)、肥胖(14.9%)、糖尿病(10.0%),危险因素聚集率为22.3%。男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聚集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聚集率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肥PF-03084014 MW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女性,分别是女性的2.35、2.25、1.73、1.43、2.14倍。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的危险性显著升高。结论: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情况不容乐观,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不同品种当归代谢组学分析

目的:建立当归不同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为当归新品种育种、引种、区划栽培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同一产地、同期采收的5个当归品种岷归1号(MG1),岷归2号(MG2),岷归4号(MG4),岷归5号(MG5)和岷归6号(MG6)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取各品种药材50%甲醇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软件Progenesis QI,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Y-27632浓度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找出各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依据相对分子质量,Pexidartinib IC50二级碎片,KEGG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信息,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5个当归品种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P <0. 05),MG2,MG4,MG5和MG6中的绿原酸、阿魏酸、色氨酸、阿魏醛等含量显著低于MG1含量(P <0. 05),而藁本内酯、香豆素、牛角苷、棕榈素、原儿茶醛、亚麻酸等含量显著高于MG1(P <0. 05)。MG2,MG5及MG6中的代谢物相近,与MG4的代谢物差异较大,此外,还鉴定出38个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7种潜在的靶向代谢通路,不同品种当归都可能通过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类胡萝卜素、亚麻酸、亚油酸等代谢途径调节代谢物的合成。结论:应用UPLC-Q-TOF-MS和Progenesis QI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比较不同品种当归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中的差异性及其规律,为当归质量Non-aqueous bioreactor控制、引种、栽培及当归育种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安罗替尼联合大分割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究安罗替尼联合大分割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安罗替尼联合大分割放疗,联合治疗组),另一部分患者仅接受大分割放疗(单纯放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大分割放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安罗替尼(12 mg/d),治疗2周停服1周,每3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33%、93.33%,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0.61%、6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BAY 73-4506有放射性脑水肿、脑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还表VX-661配制现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但均可耐受。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低于单纯放疗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1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0.00%、7Biomedical Research6.67%,高于单纯放疗组的54.55%、5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予以安罗替尼联合大分割放疗,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RREB1在浸润型肺腺癌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Ras响应元件蛋白1(RREB1)在浸润型肺腺癌肿瘤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的表达对其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经过病理科确诊为浸润型肺腺癌患者80例,浸润前病变组织(AAH/AIS)40例,选取浸润型肺腺癌与配对的癌旁正常肺组织40例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RREB1的表达情况,对肿瘤实质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进行评分,统计分BLZ945析得出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两者的联系;从GEO数据库下载393例浸润型肺腺癌相关数据,通过R语言得出RREB1和肿瘤免疫相关标记物(CD8,CD4,CD19)m RNA表达水平,分析RREB1与三者之间的相关SB431542分子量性;另外在GEPIA数据库分析了RREB1 m RNA表达水平与浸润型肺腺癌患者的DFS和OS的关系。结果1.RREB1在浸润型肺腺癌肿瘤实Medical coding质细胞中的高表达率为77.50%(62/80),在浸润前病变组织中高表达率为100.00%(40/40),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高表达率为17.50%(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EB1在浸润型肺腺癌间质淋巴细胞中的高表达率为41.25%(34/80),在浸润前病变组织中高表达率为0.0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浸润型肺腺癌中,RREB1高表达于肿瘤实质细胞与发生气腔内播散有关(r>0,P<0.05);RREB1高表达于间质淋巴细胞与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脉管内癌栓和分期有关(r>0,P<0.05);3.RREB1在不同区室细胞中均为高表达与胸膜侵犯、脉管内癌栓和气腔内播散有关(r>0,P<0.05)。4.GEO数据库得出RREB1,CD4,CD8以及CD19基因m RNA表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RREB1与CD4(r=-0.2743,P<0.0001)、CD8(r=-0.1428,P=0.0046)、CD19(r=-0.189,P=0.0002)均存在负相关。5.m RNA水平上,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RREB1 m RNA表达量与浸润型肺腺癌患者的DFS(P=0.26)和OS(P=0.31)均无关;蛋白水平上,免疫组化结果结合随访资料发现,RREB1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P=0.085),间质淋巴细胞高表达(P=0.125)中及两者均高表达(P=0.109)与患者的3年DFS均无关。结论1.RREB1早期参与了浸润型肺腺癌的进展并可能参与到了肺腺癌的免疫抑制和逃逸中;2.RREB1表达和浸润型肺腺癌一些临床侵袭和转移指标相关,但与生存期无关。

地尔硫卓在器官移植和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地尔硫卓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作用机制和在不同器官移植人群、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对血药浓度的影响规律,为临床使用地尔硫卓作为他克莫司保留剂以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地尔硫卓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机制以及作用规律相关文献。结FUT-175作用果:地尔硫卓通过抑制CYP3A代谢酶和p-糖蛋白活性,使他克莫司代谢和排出减少,从而导致血药浓度上升;地尔硫卓作为他克莫司保留剂可显著提高他克莫司www.selleck.cn/products/pf-03084014-pf-3084014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药物治疗费用,但在不同病理状态下以及不同CYP3A5基因型患者其保留作用不同。在两药合用安全性方面,个别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这些症状随着地尔硫卓剂量减少而缓解,两药合用总体安全。地尔硫卓临床上用于高血压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而高血压是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地尔硫卓在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同时,兼具降压作用,起到双重的治疗效果。结论:地尔硫卓作为他克莫司保留剂,作用机制明确,效果显著,两药合用总体安全有效,从药物有利相互作用Immediate-early gene方面为他克莫司的临床优化使用提供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

分子对接结合荧光光谱法探究杨梅苷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机理

运用荧光猝灭法及分子对接模拟,对杨梅苷(myricitrin,MYT)和胰蛋白酶(trypsin,Tryp)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光谱实验可以得出,在pH=8.4的selleck化学条件下,在温度为17,27和37℃时,MYT可以有效地猝灭Tryp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的荧光发射。通过Stern-Volmer以及双对数方程计算可知,MYT猝灭Tryp的荧光发射机制为静态猝灭,即主客体间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3LBH589抑制剂7℃时,Tryp与MYT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3.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44。使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到主客体结合的热力学常数为ΔH>0,ΔS>0,ΔG<0,可知疏水作用和氢键对形成Tryp:MYT复合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Tryp与MYT的结合位置,结果表明,MYT与Tryp的结合对TyrPhe,His及Trp残基的影响基本相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YT结合在Tryp表面,主客体之间存在多个疏水及氢键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Tryp:MYT复合物的动力学性质稳定,在30ns时间内结构变化很小,主客体的均方根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平均值分别为1.672与1.255。

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预估胰腺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可行性初探

目的探讨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无创评估胰腺癌Ki67、MMP14表达状况,进而探讨其预估胰腺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1例,术前行胰腺DCE-MRI扫描并Medical tourism测量癌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K~(trans)、K_(ep)、V_e和V_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Ki67、MMP14高、低表达组,胰腺癌K~(trans)、K_(ep)、V_e和V_p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预估胰腺癌Ki67、MMP14表达状况的效能。结果 Ki67高表达组胰腺癌K~(trans)、K_(ep)分别高于低表达组(P=0.02AZD1152-HQPA体外6,0.023)。MMP14高表达组胰腺癌K~(trans)、K_(ep)、V_e分别高于低表达组(P=0.004,0.012,0.002)。胰腺癌K~(trans)、K_(ep)评估Ki67高表达的AUC分别为0.791、0.777;胰腺癌K~(tErdafitinib配制rans)、K_(ep)、V_e评估MMP14高表达的AUC分别为0.832、0.823、0.868。结论 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可无创评估胰腺癌Ki67、MMP14表达状况,有预估胰腺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潜能。

身体活动与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与作用

背景:目前,代谢综合征呈现出”高龄化”和”低龄化”两大趋势。增加身体活动量和积极运动能有效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调节机体脂代谢和糖代谢,以及有降血压的作用,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目的:全MRTX849分子式面评述身体活动及运动介入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揭示身体活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对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产生的正向效益,从而为有效预防、缓解及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方法:利用PubMed、ElsevierSDOL以及CNKI等中、英文资料数据库,以”代谢综合征””身体活动””运动”等中英主题词搜索研究文献,关键词主要有”代谢综合征、身体活动、运动””Metabolic syndrome,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针对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身体活动和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等进行归纳、整理,Automated DNA以确保最终入围的文献符合研究目的。结果与结论:①充分的身体活动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独立因素,少坐多动、改变出行方式、增加家务活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加快能量代谢,提高各人群胰岛素敏感度,降低代谢综合征及各个组分疾病的患病率;②规律运动对防治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正向效益,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均可降低机体脂含量及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其中抗阻运动在增加骨骼肌含量、提升基础代谢率和胰岛素敏感度,控制血糖效果更为显著;但仅有氧运动可纠正代谢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并在减少体脂和降血压方面更有优势;③儿童、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身体活动及运动对预防及改善代谢综合征有显著作用,而代谢综合征的改善则可控Mirdametinib纯度制儿童及青少年肥胖,从而有利于减少其成年后发病率;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生存率降低,血管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死亡率升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及规律运动是防治中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举措。

新型双腔胆道引流管用于胰头癌致胆道及十二指肠梗阻1例

<正>Medical alert ID恶性肿瘤侵犯壶腹部周围,可同时造成胆总管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1]),临VX-765分子式床常用胆道介入引流缓解梗阻症状,但长期引流可能导致机体消化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甚至血容量不足。本团队设计一种新型双腔胆道引流管(图1),命名为“一次性使用可肠内给养胆道引流管”,既可以做到外引流退黄,又能将引流出的胆汁回输,并且为肠内营养支持提供通道。该产品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1510947472.2),完成医疗器械注册(皖械注准20182140154,安徽中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我们于ABT-1992021年报道应用此引流管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进行胆道引流和胆汁回输,与常规内外引流管相比,减黄效果不差~([2])。2017年,我们对1例晚期胰腺癌致梗阻性黄疸及十二指肠梗阻患者置入此引流管进行胆道引流、胆汁回输和肠内营养,使患者体力状态恢复,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础,带管30个月,现报道如下。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研究阿拉伯木聚糖及其复合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粪便代谢物影响

为探究阿拉伯木聚糖及其复合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粪便代谢产物的影响。将16只雄性ICR/KM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包括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添加阿拉伯木聚糖的高脂组和添加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的高脂组Blebbistatin分子量。结果表明,通过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四组粪便代谢物中共定性定量出67种小分子化合物,主要为氨基酸、肽、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粪便代谢物的胆酸盐、黄嘌呤和焦谷氨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缬氨酸、3-氧丁酸、4-羟基苯乙酸甲酯、3,4-二羟基苯乙酸、乙酸苯酯、谷氨酰胺、异亮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浓Molecular Biology度显著降低(P<0.05)。与高脂饮食组相比,补充多糖的小鼠粪便代谢物的谷氨酰胺、醋酸盐、4-羟基苯乙酸甲酯、葡萄糖、天冬酰胺、异丁酸和苏氨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烟酸、焦谷氨酸和胆酸盐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与添加阿拉伯木聚糖的高脂组相比,补充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的高脂小鼠粪便代谢产物的焦谷氨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盐、丁酸盐、葡萄糖、谷氨酰胺、异丁酸和丙酸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代谢通路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了主要的作用途径,即酮体的合成和分解,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丁酸盐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综上,补充多糖能改善高脂肪饮食诱导肥胖小鼠Rapamycin临床试验的粪便代谢组学特征。